首页> 中文学位 >P2P网络借贷犯罪刑事规制研究
【6h】

P2P网络借贷犯罪刑事规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意义

2 P2P网络借贷犯罪情况现状

2.1 P2P网络借贷案件涉案的罪名

2.2 P2P网络借贷的资金用途

2.3 P2P网络借贷的涉案金额

2.4 P2P网络借贷犯罪的刑罚

2.5 P2P网络借贷犯罪的审判时间

2.6 P2P网络借贷犯罪的涉案人数

2.7 P2P网络借贷犯罪的行为模式

2.7.1 自融模式

2.7.2 资金池模式

2.7.3 庞氏骗局模式

2.7.4 伪平台模式

3 P2P网络借贷涉罪特性

3.1 P2P网络借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特性

3.1.1 行为的非法性

3.1.2 对象的社会性

3.1.3 宣传方式的公开性

3.1.4 营销模式的利诱性

3.2 P2P网络借贷集资诈骗犯罪特性

3.2.1 主观目的特殊

3.2.2 诈骗手段多样

3.2.3 涉案金额巨大

4 P2P网络借贷犯罪刑事规制存在的问题

4.1 刑事政策方面

4.1.1 与我国金融政策相悖

4.1.2 规制理念存在偏差

4.2 立法方面

4.2.1 现行刑事立法与行政法规之间的不协调

4.2.2 入罪标准僵化

4.2.3 刑罚设置不科学

4.3 司法万面

5 P2P网络借贷犯罪刑事规制的完善

5.1 完善具体的刑事政策措施

5.1.1 坚持金融交易本位的刑事政策

5.1.2 坚持综合治理主义的刑事政策

5.2 立法方面

5.2.1 加强刑事立法与非刑事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

5.2.2 限缩相关罪名的适应

5.2.3 完善刑罚制度

5.3 司法方面

5.3.1 探索P2P网络借贷犯罪案件专业化办理机制

5.3.2 积极推行P2P网络借贷犯罪案例指导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来,P2P网络借贷依托日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着,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P2P(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即:个人对个人。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借贷行业相融合,同银行融资以及传统的民间借贷比,更加方便快捷,极大地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活跃了市场、推动了投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由于其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加之网络本身就具有虚拟性,这就引发了P2P网络借贷诸多法律风险和隐患。随着东方创投、e租宝等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特别是近期的“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自首”事件,使得大量社会公众财产受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由于P2P网络借贷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发展尚未成熟,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强制性规制,最终导致我国P2P网贷平台负责人常常“跑路”,非法集资类案件数量逐年增加,更有众多P2P网贷平台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频踩刑事“高压线”,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P2P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我国近几年涉P2P网络借贷犯罪的裁判文书为样本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对P2P网络借贷犯罪的刑事规制存在很多问题:刑事政策不利于金融创新发展;刑事立法与行政法规之间存在不协调、入罪标准过于僵化、刑罚设置不科学;司法打击范围过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对P2P网络借贷犯罪进行刑事规制的同时,必须保持与金融创新平衡发展,坚持金融交易本位的刑事政策和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加强刑事立法与行政法律法规的协调,限缩相关罪名的适应,调整刑罚制度;积极探索专业化案件办理机制,推行案例指导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