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专题片《枣庄柳琴戏》创作阐释
【6h】

电视专题片《枣庄柳琴戏》创作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概述

1.2 选题的价值

1.2.1 引起关注

1.2.2 文献价值

1.3 关于非遗题材专题片观摩学习

1.4 作品创新点

2.1 题材来源

2.2 创作思路

2.3 拍摄对象

2.4 拍摄计划及工作流程

2.5 作品宗旨

2.6 拍摄与剪辑

2.7 创作重点、难点

2.7.1 创作重点——解说词

2.7.2 创作难点——如何呈现

第3章 作品分析阐释

3.1 声音元素的处理

3.1.1 声音推进叙事:解说+采访

3.1.2 真实的力量:同期声

3.1.3 锦上添花:合适的音乐

3.2 镜头的取舍

3.2.1 延时镜头

3.2.2 纪实性长镜头

3.2.3 变换的跟镜头

3.2.4 尝试航拍镜头

3.3 叙事技巧

3.3.1 讲述式记录手法

3.3.2 访问式采访手法

3.3.3 扮演式情景再现

4.1 创作收获

4.2 思考

4.3 愿景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地方戏曲,在地方土壤的滋养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地方戏曲在丰富人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繁荣发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宝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下,这些古老而传统的地方戏曲枯木逢春,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时机。
  枣庄柳琴戏自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有了长足发展。本创作的初衷是借助电视专题片这一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柳琴戏、了解民间柳琴戏艺人,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柳琴戏,更好地促进柳琴戏的传承与传播。本文是笔者在学习地方戏曲文化专题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创作的毕业作品电视专题片《枣庄柳琴戏》,着重探讨地方戏曲专题片的前期策划、摄制技巧以及后期再创作,以期运用影像更好地呈现柳琴戏的魅力,更好地展示民间柳琴戏艺人的现状,为柳琴戏艺人留影,为地方戏曲文化存像,为促进中华民族戏曲文献资料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