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实验研究
【6h】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动物准备及分组

(2)实验手术过程

(3)肛管动力学测量

(4)肌肉结构的显微和超微观察

(5)数据处理和统计

三.结果

(一)术后的一般观察

(二)股薄肌的肉眼观察、光镜观察和测量结果

(三)电镜观察和测量结果

(四)肛管动力学检测结果和分析

四.讨论

(一)动物模型的建立

(二)电刺激肌纤维转型的机理及评估

(三)电刺激方案的评价

(四)肛管动力学的检测及评估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综述: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的现状和前景

八.附录

九.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一个正常括约肌缺失和重建一个新拓约肌的犬实验模型,对股薄肌进行CLFS后,运用组化、电镜和肛管动力学检测技术对新括约肌的形态学及功能进行检测,以评价在大动物中该术式诱导肌肉转型和替代括约肌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对照组:1期单行股薄肌原位游离,远端血管预结扎,并测量肛门基础肛压(BP);实验组:1期行股薄肌原位游离,远端血管预结扎,肌肉电刺激器植入右下腹皮下,2个电极经皮下隧道固定在股薄肌处,并测量肛压(BP),术后行电刺激方案(频率10Hz、脉宽0.2ms、电压1.2v)连续刺激6周,两组2期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并行股薄肌原位肛门括约肌重建.经上述处理后,2期术后2周取肌肉样本,进行显微结构(光镜下常规染色、特异性染色)和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并测量肛压(含BNP和FNP)和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MFRC).结论: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过慢性较长时间低频电刺激,股薄肌纤维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抗疲劳性改善,更适合用于替代括约肌的功能,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