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低压复苏时血内皮素与乳酸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6h】

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低压复苏时血内皮素与乳酸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对照缩词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低压复苏在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的应用

曾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压复苏治疗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血内皮素(endothelin,ET)与乳酸(lactate,LA)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只,其中2组应用Krausz等人制作的标准脾脏损伤的基础上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休克后依据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为40mmHg和80mmHg(lmmHg=00133kPa)分为低压复苏组和传统复苏组,当MAP降至40mmHg时(计为休克初)开始应用平衡盐液复苏,分别维持上述相应的MAP45min(计为休克末)后行结扎止血,再应用平衡盐液+全血(2:1)复苏,使MAP尽量维持在100mmHg,2h后(计为充分复苏结束后)停止输液,观察6小时(计为观察期末),另外6只为假手术组(只剖腹不切断脾动脉分支和补液)。于休克初、休克末、充分复苏结束后和观察期末抽动脉血样送检,测定血乳酸(LA)和内皮素(ET)。 结果 (1)休克各组血乳酸(LA)和内皮素(ET)水平较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休克末达到最高水平。(2)与休克初相比:低压复苏组LA和ET在休克末和充分复苏后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末LA下降与休克初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ET乃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复苏组LA和ET各时间段皆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休克末到达高峰随后下降直到观察期末乃未到达休克初水平。(3)休克初传统复苏组和低压复苏组LA和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段传统复苏组比低压复苏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T的表达和LA的动态水平在休克各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与传统复苏相比较,低压复苏时机体有更低血LA和ET水平,而且复苏后下降趋势更明显。提示低压复苏的方法能提高血液灌注、改善微循环和减轻酸中毒,因而复苏的效果和预后更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