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互联网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
【6h】

论互联网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言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模式

(一)国外网络著作权保护模式

(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著作权保护模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著作权保护面临的新课题

(一)暂时复制(Temporary Storage)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的法律地位

(三)P2P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

(四)合理使用制度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适用

三、未来网络著作权新保护措施的设想

(一)明确解决问题的重点

(二)加强技术立法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四)设立事前、事中法律救济措施

(五)完善刑法保护机制

(六)引进新的法律责任形式和新的争议解决机制

(七)进一步完善合理使用等权利限制法律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著作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起步较晚,相应著作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互联网著作权侵权案件数量不断上升,造成权利人利益的巨大损失。基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完善现有的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使之能适应互联网著作权保护的各个方面,有效地遏制互联网著作权侵权,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对关于互联网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欧美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了互联网著作权保护的最新课题,并提出了互联网著作权新保护措施的设想。 本文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WCT、WPPT,欧盟“版权指令”,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法规的比较入手,分析了我国互联网著作权保护的现状,指出了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文章第二部分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包括P2P、ISP的法律地位等在内的一系列互联网著作权保护面临的新课题。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本文最后就互联网著作权保护新措施提出了设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