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藏思想研究
【6h】

吉藏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节吉藏研究回顾

第二节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章吉藏之前的三论传承

第二章以无所得为宗旨的吉藏教学

第一节以无所得对成实师的评破

第二节以无所得思想对众经的评判

第三节破邪显正与唯破不立

第三章吉藏的二谛义

第一节二谛在吉藏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二谛相待

第一项初章义

第二项偏正语式

第三项二谛相待

第三节二谛是教

第一项何谓二谛是教

第二项于谛与教谛的简别

第三项二谛是教,二谛却又未曾境教

第四节中假义

第一项中假在二谛——中道结构中的地位

第二项摄山师的中假说

第三项吉藏的中假不可定执

第五节二谛的一异与相即问题

第四章吉藏的中道义

第一节中道是对二谛的超越

第一项中道为二谛体

第二项三谛说

第二节多重二谛说

第一项三重二谛说与四重二谛说

第二项不坏假名

第三项二谛——中道结构图式

第四项为破四病

第三节渐舍方法论

第一项渐舍是吉藏教学的总方法论

第二项以渐舍法处理的一些其它层次结构

第三项渐舍与顿舍

第四节自性空的双重意义

第五章吉藏的佛性论

第一节中道佛性

第一项吉藏以中道为佛性

第二项中道佛性双遣二边

第二节中道佛性非缘起

第三节涅槃非常非无常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吉藏的思想重新检视,因而提出吉藏的思想体系的构架应该是:以无所得为宗旨,二谛——中道结构为核心,层层渐舍为方法论的思想系统。 “二谛——中道结构”是吉藏教学的核心构架,又可以分作三个层次: 第一,是表明二谛相待的“初章义”; 第二,是重在表示中道超越二谛两边的“中假义”; 第三,是通过“多重二谛”表现的“渐舍义”来表达不可穷究的中道实相。 “初章义”说明的是诸法无自性,因缘和合而成。二谛彼此因待,即所谓“缘起”。 “中假义”的一层意思说明中道超越于二谛。“非有非无名为中道”,即体现了中道双遣有无二边,离四句,绝百非的绝待性。但同时,另一层意思,中道与二谛假名又互成因待,即所谓“中假重名中假”。 “渐舍义”主要表现在吉藏对“多重二谛”的表述中。在“多重二谛”构成的“二谛——中道层次结构”中,“第三谛”成为下层结构中的中道谛向上层结构中的真谛过渡的搭挂处。这样不究竟的“第三谛”渐次被舍去,而中道则在这样无穷的“渐舍”过程中“阶渐明义”。 吉藏的“中道”必须放在“渐舍”的方法论中才能表述。这是一个不断逼近,却永远不可得的过程。所以本文认为吉藏为龙树《中论》的中道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中道实相与二谛言教的关系必须在层次性的动态结构中才能诠释。因此吉藏的三谛说不同于天台三谛圆融的三谛说,吉藏的中道思想是忠实于龙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在毕竟无所得的宗旨下,吉藏将南北朝以后渐渐盛行的涅粲思想、如来藏思想、以及佛性、阿梨耶识、一乘都含摄在中道的含义之下,也就是说以中道的无所得来诠释诸经经宗。虽然在方便的名义下,为对治偏邪故称用异说,说法身常住、佛性不空,但是在究竟意义上仍然把涅槃、佛性诸概念说成非常非无常、非有非无、非因非果的,同样也是不来去不、非心非境的。因此吉藏拒绝了中道佛性向心性缘起与复性思想的转化。这种忠实于中观学的性空立场与唐代佛教向真常唯心论系统的流变分趣渐增,三论宗的式微也就无可避免了。 虽然三论宗由于学术兴趣的差异在唐代以后衰落了,但是吉藏发扬的洗净一切有所得心的中道真理观,以及假名言教与不可得中道在阶级观中的善巧结合,在我们今天讨论哲学的意义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受到其难能可贵的思想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