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化视野中的苏州早期市民社会研究——以苏州市民公社为个案
【6h】

现代化视野中的苏州早期市民社会研究——以苏州市民公社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意义与依据

一、现代化与市民社会研究视角

二、市民社会特色理论的建构是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关于个案样本的选择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西方有关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状况

二、有关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市民社会及其在西方的发展路径

第一节西方市民社会的历史发展

一、古希腊城邦时代市民社会因子的萌芽

二、在权力多元结构中成长的近代西方市民社会

三、当代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走向:从对抗走向合作

第二节西方市民社会发育的成因分析

一、中世纪的宗教发展预设了市民社会的可能

二、城市国家的发展构成了市民社会的早期胚胎

第三节西方对市民社会实践的理论思考

一、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脉络梳理

二、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结构分析

第四节市民社会与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内涵

二、市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市民社会在传统中国的发育困境

第一节同质社会难以生成市民社会发育的内在需求

一、同质社会与社会分化

二、中国传统社会分化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封建城市的早熟与功能缺失

一、中国封建城市只是国家控制体系中的一个节点

二、重农传统与城市工商业的边缘处境

三、底层社会地位的市民无力承担独立之重任

第三节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中市民社会基因的阙如

一、儒家政治思想与王权专制的共生状态体现了合国家性

二、宗教文化缺乏对国家权力的张力

三、社会资本供应不足导致社会自治能力低下

第四章社会转型与苏州早期市民社会发育的契机

第一节苏州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状况

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及其内涵

二、苏州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政治格局大变动与市民社会发育的空间

一、改革、革命和派系内战导致了政府权威衰落

二、政治分权为市民社会发育让渡了空间

第三节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市民社会发育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伦理的变迁与工商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二、工商业发展及商人群体力量的成长

三、工商业发展与城市的成长

第四节废除科举制度造就了市民社会的领导阶层

一、科举制度的流变与早期绅商

二、科举制度废除与绅商阶层的正式形成

第五章苏州早期市民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以苏州市民公社为个案

第一节苏州市民公社的政治生态学考察

一、关于个案本身

二、市民公社与政府的关系:抗争与妥协

三、市民公社与行业组织的关系:超越与服从

第二节苏州市民公社的治理能力

一、市民公社的主体资格确认与领导选举

二、市民公社的经济制度安排

三、市民公社的组织结构与动员能力

第三节苏州早期市民社会的生命轨迹

一、市民公社的发展节律

二、市民公社的宿命结局

第六章 中国早期市民社会发展对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早期市民社会与现代化的命运联系

一、市民社会对早期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二、早期市民社会与现代化的共同困局

第二节市民社会发轫之要件

一、获取社会生活中的合法性地位

二、具备实践公共性的能力

三、政治文化的催生作用不可或缺

第三节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必须以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关系为基本框架

二、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重构

三、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主体

四、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目标时序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现代化转型成功的一个关键标志是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历史表明,先天具有扩张本能的国家只有在与市民社会的均衡关系结构中才能得到有效制衡,因此市民社会的建设便成为有着高度集权传统的东方发展中国家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苏州市民公社作为个案,力图通过对这只麻雀的解剖来再现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以便从我们前人建构市民社会的努力所遭遇的失败中汲取某些有益的教训,从而为建构探索新时代的中国市民社会提供一面历史的镜子。 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从其源头而言,具有浓厚的西方背景色彩。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离开了欧洲中世纪的政教分离的二元政治结构,离开了封建王权与诸候权力的对峙以及城市在中世纪相对独立地发展自己的商品经济,我们就无法真切地把握市民社会在西方社会崛起的真正原因。中国早期的市民社会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起步的,因而也就自然有着它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 传统中国同质化的社会结构、封闭的自然经济模式以及崇尚权力、强调等级和服从的政治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严苛环境。苏州早期市民社会的发育受益于清末民初对强国家与弱社会传统格局形成强烈震荡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自身特有的政治、经济地位、文化传统和区位优势则决定了苏州处于这轮冲击波的中心区域。因此当政府权威式微,分权自治渐成趋势,经济伦理观念转变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改变城乡关系结构,废除科举制度导致社会结构错动并形成新的社会领导阶层时,苏州早期市民社会终于迎来了自己成长的契机。 苏州市民公社作为苏州早期市民社会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在与政府间既妥协又抗争、在与以商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间既服从又超越的关系之中奋力实践着自己的组织理想,从内部制度安排、组织结构构造等多个方面显示了治理能力。然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肃清的专制政治传统、脆弱的商品经济以及组织自身的痼疾仍然导致了苏州市民公社过早夭折的宿命结局。基于对中西方市民社会发育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国家权力的收缩和扩张直接影响中国早期市民社会的发育状况的突出特征,在社会需求与政府需求的结合点上确立合法性地位是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首要条件,而政治文化的抚育作用则是中国市民社会内部理性化、不断趋向成熟和壮大的内在要素。 培育当代中国市民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历史使命的必要之举,鉴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必须以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前提,以互益型社团作为现实起点,调动包含农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主体参与,以此来期待市民社会、国家建设和现代化的共同成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