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疏水性胆汁酸致新生鼠肝线粒体活性氧产生与膜通透性转换的实验研究
【6h】

疏水性胆汁酸致新生鼠肝线粒体活性氧产生与膜通透性转换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写词表

声明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线粒体紊乱在胆汁淤积症中的作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疏水性胆汁酸在肝脏内的蓄积被认为能导致肝细胞毒性作用。疏水性胆汁酸通过致肝线粒体活性氧(ROS)产生和膜通透性转换(MPT)引发线粒体功能紊乱,诱导肝细胞凋亡、坏死产生毒性作用。本文通过建立疏水性胆汁酸致新鲜离体新生鼠肝线粒体损伤的模型,探讨疏水性胆汁酸致新生鼠肝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和膜通透性转换的具体机制,并进一步证明抗氧化和抗MPT处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取健康6天龄近交系Wistar大鼠新生鼠,每十只作为一测量单位。采用乙醚麻醉后,剖腹取肝,收集十只肝脏称重后匀浆,采用差速和密度梯度法分离提纯线粒体。于线粒体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预先加入和不加入MPT抑制剂-环孢菌素A及三种抗氧化剂(褪黑素、β-胡罗卜素和α-生育酚),用分光光度计连续测量MPT 5分钟,观察胆汁酸浓度对MPT的影响,并比较不同预处理后MPT的改变值。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加入GCDC后1,3,5,10分钟时线粒体ROS的产生量。观察胆汁酸浓度对ROS产生的影响,比较不同预处理后ROS的增加量。测量指标均取三次测量单位结果的平均值。 结果:线粒体内活性氧产生和膜通透性转换与加入胆汁酸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呈依赖关系:随浓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内活性氧的产生量和膜通透性均增高,电镜结果显示加入胆汁酸后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破坏较对照组明显;抗MPT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明显抑制,活性氧产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电镜结果显示抗MPT组较对照组及抗氧化组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明显改善;抗氧化组线粒体内活性氧的产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膜通透性转换较对照组明显抑制,电镜结果显示抗氧化组较对照组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明显改善。 结论:1.离体的新生鼠肝线粒体经疏水性胆汁酸处理后,能迅速发生膜通透性转换、活性氧产生和线粒体形态学的改变,这些改变同胆汁酸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 2.疏水性胆汁酸处理新生鼠肝线粒体后,线粒体活性氧产生与膜通透性转换呈正相关。 3.抗氧化及抗MPT处理能明显抑制由疏水性胆汁酸所致新生鼠肝线粒体活性氧产生、膜通透性转换及线粒体形态学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