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权利与权力之沟通、协调与合意——当代中国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研究
【6h】

权利与权力之沟通、协调与合意——当代中国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民意和民意表达的概念及其宪政价值之分析解读

(一)民意之概念及其宪政价值

1、单一类化的多数或全体之民意——民意概念简单思维的现状检视及其质疑

2、多元民意——民意概念宪政思维下的基本取向

3、民意的宪政价值——基于民意静态角色承载视角的法学探寻

(二)民意表达之概念及其宪政价值

1、民意表达的概念——多元民意与多元表达的融合

2、民意表达的宪政价值——基于民意之动态表达运行的视角

二、我国古代民意表达之回顾评价

(一)我国古代民意表达的简要回顾

1、凝聚了浓厚的民本情结

2、开启了初步的民意表达制度建设

(二)我国古代民意表达的总体评价

1、虽有厚薄不均的“民本”存在,但“民主”严重不足,民意表达的民主根基缺失

2、民意的被动性表达特征明显,主动性表达严重不足,民意表达的真正主体近乎缺失

3、民意表达启动的随意性特征明显,启动运行的制度化程度严重不足,民意表达的稳定性真实性机制缺失

4、民意表达方面仅有制度的设计与运行人治化特征明显,对表达民意的民众的基本权利保护严重不足,民意表达的法治化保障机制缺失

三、我国当代民意表达之现状分析

(一)现状考察——民意表达阻却时常发生

1、民意表达阻却之情形

2、民意表达阻却之原因

3、民意表达阻却之结果

(二)总体评价——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很不完善

(三)诉求呼唤——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重构之社会视角的必要性分析

1、顺利推进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之内在诉求: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在助益社会转型上的方向、动力和路径机制功能亟待发掘

2、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目标之竭力呼唤: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安全阀”功能亟待重视

(四)客观条件——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重构之宪政视角的可行性分析

1、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政治的既有理论与实践,为构建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提供了政治基础

2、民众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为构建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提供了直接动力

四、当代中国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之宪政架构探微——叔力与权利的沟通、协调与合意

(一)民意表达法治保障实体性机制——公权力与民意表达权诉求“两权”互动的基本预设

其一,民意表达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充分设定与真实保护机制——凸显宪政体制下的民众主体性精神

其二,利于张扬提升民意表达的权力架构运行之控约监督与理念创新机制——凸显公权力本位论向公民权本位论转换的制度思维

其三,民意表达主体之培育支持机制——凸显多元社会下民意表达权主体的多样化趋向

其四,民意表达支撑性机构之培育支持机制——凸显民意表达权运行的顺畅化

其五,民意表达环境之培育支持机制——凸显民意表达权运行的宽松化真实化

(二)民意表达法治保障程序性机制——公权力与民意表达权诉求“两权”互动的现实而具体的动态图景

其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公众事前事中参与程序保障机制

其二,折射出现代法治精神的民意表达权事后救济程序保障机制

结语——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现实求解的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这是一个民意涌动的时代。现代多元社会民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倾向,融合多元民意和多元表达内涵的民意表达,也必然是一种多元民意表达。无论是处于静态意义的多元民意,还是处于动态运行意义的多元民意表达,对于现代宪政民主社会而言,都承载着无可替代的宪政价值。古代中国民意表达总体上处于人治色彩浓厚、制度化严重不足、法治化保障缺失的状态。即便是当代中国民意表达,民意表达阻却也时常发生,其结果就是公权力与民意表达这一公民权的严重失衡,而根本性原因则在于常态化完善化的民意表达法治化保障机制的缺失。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尽快构建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具有现实紧迫性与客观可行性。构建当代中国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总体而言,应当切实摆正和始终谨遵权利与权力“源——流”和“体——用”之本原关系,以公权力与民意表达权诉求“两权”互动为核心取向,确立权利本位、权力从属的宪政架构范式,力促形成真正的实质法治化而非仅仅停留于浅层形式法制化甚至人治化阶段的民意表达保障机制。 具体而言,民意表达法治保障实体性机制方面,应当尽快完善民意表达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充分设定与真实保护机制、利于张扬提升民意表达的权力架构运行之控约监督与理念创新机制、民意表达多样化主体机制、民意表达支撑性机构机制和民意表达宽松化环境机制;民意表达法治保障程序性机制方面,应当同时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公众事前事中参与程序保障机制和折射出现代法治精神的民意表达权事后救济程序保障机制。通过构建和完善民意表达法治保障机制,推动权利与权力的沟通、协调与合意,彰显现代宪政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本主义精神、协商民主的理念与法治民主的取向,体现出对现代政治文明的公民权本位的塑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