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在电影改编中的流变
【6h】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在电影改编中的流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节张爱玲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

第二节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及其研究

第三节本文采用的方法、目的及结构

第一章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第一节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第二节极具女性意识的颠覆式文本

第二章许鞍华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

第一节许鞍华电影与香港电影的文化寻根

第二节 《倾城之恋》:勇敢的“滑铁卢”之役

第三节 《半生缘》:血液里的自觉

第三章关锦鹏:《红玫瑰与白玫瑰》

第一节关锦鹏和他的同志电影

第二节 《红玫瑰与白玫瑰》:突围后的落网

第四章李安:《色|戒》

第一节张爱玲的颠覆与李安的维护

第二节 《色|戒》:好莱坞的集体意淫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为中国女性文学揭开了满目疮痍的一页,真实地展现女“人”之为女“性”的生存画面。她用独具慧眼的女性视角从上海、家庭这个窗口窥视整个世界日日上演的浮世悲欢,用艳丽冷峻的笔揭露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碰触人性隐秘的最深处。她的创作虽然没有预设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观念,然而作为女性文学核心的女性意识在其文本中是潜在的,一种性别的自觉认知流淌在血液中,一种在男权中心社会里对于女性处境的切身生命体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爱玲重新浮出历史地表,从九十年代开始,她的小说便不断被改编为电影,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这些根据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经过不同性别导演的阐释,记录着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在当代影像中的多样生存状态。本文从电影改编的影像文本出发,分析女性导演、同性恋导演、男性导演在改编时对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的不同性别体验及文化态度,揭示不同性别主体创作的影像文本在性别问题上的深层意识形态结构和文化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