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脉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6h】

动脉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在建立穿支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皮神经营养血管长轴皮瓣中,不同蒂部结构对皮瓣存活率的影响,从而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最佳切取方法,并观察该类皮瓣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①动物模型组:新西兰大白兔35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根据观察方法不同随机分4组。活体解剖观察组(A组)5只10侧;乳胶灌注观察组(B组)5只10侧,明胶.氧化铅灌注解剖X线片观察组(C组)5只10侧,两组动物处死后分别经腓肠神经伴行动脉或胫后动脉注入乳胶或明胶-氧化铅;皮瓣移位观察组(D组)20只40侧,以胫后动脉跟骨上穿支血管为蒂,腓肠神经走行为轴线的远端蒂皮瓣,皮瓣面积为7cm~1cm,蒂长0.5cm。观察皮瓣颜色和肿胀情况。②皮瓣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组:在建立单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取新西兰大白兔40支,随机配对分4组: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A组)10只;筋膜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B组)10只;穿支筋膜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C组)10只;D原位回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D组)10只。分别于大白兔后肢外侧设计,切取7×1cm2,蒂长0.5cm皮瓣。于术后第7天观察、记录皮瓣存活率及应用激光多普勒监测皮瓣中段的动脉血流灌注情况。最后据各项测量指标,分别统计各组标本所测得的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③临床应用:设计隐动脉穿支蒂股神经前皮支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膝周或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1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30cm×15cm~1.5cm×7cm,皮瓣旋转角度最大180度,最小100度。
   结果:①动物模型组:腓肠神经起源于胫后神经,于胭窝部穿腓肠肌外侧头斜行向外下走形,于外踝上(5.42±0.15)cm处穿至深筋膜下,垂直走向外踝,其伴行动脉起源于股深动脉,起始直径为(0.73±0.11)mm,伴行腓肠神经行向外踝。胫后动脉跟骨上穿支血管起始于内踝与跟骨连线中点,起始直径(0.45±0.01)mm。穿支血管于跟骨上方行至外踝区与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相吻合,共同构成腓肠神经周围血管网。2侧皮瓣因术后感染排除实验,其余38侧皮瓣术后10天存活率为78%±1.5%。②皮瓣生理及血流动力研究组:术后第7天各皮瓣组存活率及激光多普勒记录血流平均值(PU)分别为:A穿支蒂皮神经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744±2.7)%、43.39(PU)。B筋膜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60±2.5)%、28.96(PU)。C穿支筋膜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75±3.5)%、48.85(PU)。D原位回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0.00%、8.10(PU)。单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与穿支筋膜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在皮瓣存活面积及近期动脉血供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临床应用:16例隐动脉穿支蒂股神经前皮支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膝周或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其中13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术后远端1/5~1/7坏死,经换药或局部皮瓣推进后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不适。
   结论:①动物模型组:穿支血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是一种解剖稳定,容易切取,血管可靠的皮瓣,是良好的研究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物模型。②皮瓣生理及血流动力研究组:单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与穿支筋膜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在皮瓣存活面积及近期动脉血供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存活面积稳定,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的良好方法。③临床应用:该术式结合了穿支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扩大了股前内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切取范围,为下肢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