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论民事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以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为视角
【6h】

浅论民事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以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 言

第一章 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概念及其法理基础

第二章 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现行法律规定

第三章 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制度缺失及对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在民事执行工作实践中,常常会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如自然人死亡、法人被依法撤销等情形,使生效裁判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消灭,不能享有权利、不能履行义务或者不能完全履行义务,此时就需要与之有权利义务承受关系的第三人加入到执行程序中来,也即民事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问题,不论从执行理论研究角度还是执行实践角度,都是一个疑难而又重要的问题。但是,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这个问题的规定并不是很健全,而且主要局限于实体条件的规定,而对有关程序问题,如程序的启动,是依申请还是依职权或二者皆可;程序如何进行,由谁审查、如何审查相关证据,如何具体保障民事执行主体双方的辩论权;权利如何救济,相关利益主体对变更或追加民事执行主体不服,可以提起怎样的救济程序等基本的程序问题规定甚少。法律规定的缺位,造成了法院在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实践中做法不一,产生了许多争议。
   为保障胜诉者的权利,使生效裁判不致成为一纸空文,在“执行难”问题长期困扰法院的情况下,逐渐完善我国民事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制度尤其显得必要。本文试从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这一法理视角入手,通过研究民事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的概念和法理基础,围绕关于民事执行主体变更和追加的现行法律规定,再从程序保障角度探究现行规定的制度缺失,并提出完善建议。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论等构成,正文部分分为三章。
   第一章,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概念及其法理基础。作者从司法实践中为避免就同一法律关系重复诉讼,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入手,探讨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概念,并对变更与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析,再以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为视角揭示其法理基础。
   第二章,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现行法律规定,通过对现行的法律规定的归纳和总结,从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应具备的条件、现行法律规定适用变更或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几种情形以及作者所在法院的实践做法等方面进行阐释。
   第三章,现行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制度缺失及对策建议。在本章,作者先是对现行的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制度的不足进行分析,以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的实质即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理论,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一要坚持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范围法定的原则;二要对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通过类型化加以明确规定;三要通过对变更、追加民事执行主体程序的严格设置以平衡和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著录项

  • 作者

    高峰;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法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庞凌;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925.11;
  • 关键词

    民事执行主体; 执行力; 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