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栓形成后静脉瓣膜病理改变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血栓形成后静脉瓣膜病理改变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1. 血栓形成情况

2. 收获的瓣膜情况

3. 兔静脉瓣膜的特点

4. 血栓形成后静脉瓣膜发生的病理学改变

5. 瓣膜破坏评分

讨论

展望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兔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同时间段静脉瓣膜的病理改变。
  材料和方法:1.建立静脉血栓模型:实验动物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结扎右侧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和颈总静脉。结扎后一天彩超复查,证实血栓形成。2.实验分组:将建模成功的2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术后1、3、5、7、14天取出血栓侧颈静脉,并每组随机抽取1只取出对侧颈静脉作为对照组。观察方法和指标:取出标本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瓣膜的病理改变,并参照瓣膜破坏评分进行评分。
  结果:1.兔静脉瓣膜菲薄,肉眼不能观察,瓣膜内未见有弹力纤维和平滑肌。2.对照组观察到9个静脉瓣膜。实验组1、3、5、7、14天组分别观察到了8、7、7、7、5个瓣膜。3.血栓形成早期(1天)即可见有炎性细胞向瓣膜的附着缘侵润,内皮细胞出现剥脱,胶原纤维增生,增生的胶原纤维进一步(3-5天)会发生断裂,排列紊乱,继而(5-7天)内皮细胞出现较多的脱落,瓣膜内皮和静脉壁内皮间连续性破坏,出现一个表面的破裂,严重的(14天以后)两个面均可有破裂,瓣膜可游离于血管壁。
  结论:从病理改变上看,瓣膜从最初的炎性细胞侵润、胶原纤维增生到瓣膜结构的破坏,改变的关键时间段是5-7天。5天内的血栓主要引起瓣膜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增生。超过7天的血栓会引起瓣膜结构的严重破坏。由此推断,静脉血栓形成后治疗最好在5天内将血栓溶解或去除。对于5天内的静脉血栓,应注意保护静脉瓣膜;而对于7天甚至到14天的血栓,因瓣膜基本结构破坏,对静脉瓣膜的保护或许并不重要。血栓早期溶解后静脉瓣膜是否能自我修复,血栓溶解后瓣膜的功能发生怎样的改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兔静脉瓣膜结构与人静脉瓣膜有明显的差异,人静脉瓣膜在血栓形成后的病理改变是否与此实验结果相符仍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黄献琛;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倪才方;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364.15;
  •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静脉瓣膜; 病理改变; 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