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脉压检测方法学比较及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6h】

动脉压检测方法学比较及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评价BProTM6000动脉脉搏波分析仪与有创动脉导管测定法测量cSBP的相关性及符合度,初步分析CAP与肱动脉压的关系;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无创中心动脉测量值及肱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关系。
   2、探讨中心动脉脉压和脉压指数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了解脉压和脉压指数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的价值,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
   方法:
   1、入选2010年8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2例(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7±10.6岁,并以65岁为界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个亚组:年龄<65岁组和年龄≥65岁组。分别采用有创动脉导管和无创的BProTM6000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CAP,同时测定肱动脉压,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无创法与有创法测量CAP的一致性及肱动脉压与CAP的关系。
   2、选取153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61例,年龄平均64.32±9.75岁。获取入院时患者临床各项生化指标,记录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吸烟史,术中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计算脉压值和脉压指数等相关指标。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间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本临床特征和中心动脉压参数进行比较;同时按冠状动脉受累的主要支数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分别以中心脉压、脉压指数四分位法分组,比较不同组之间冠脉病变支数分级的差异;在冠心病患者中以是否患有冠脉三支病变为因变量,以中心动脉压及年龄、性别、BMI及有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多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在总体组及年龄<65岁亚组中,无创cSBP2与有创cSBP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年龄≥65岁亚组中的无创cSBP2与有创cSBP1比较则差异显著(P<0.05);与有创cSBP1比较,总体组及年龄<65岁亚组的肱动脉bSBP显著大于有创cSBP1,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年龄≥65岁亚组中肱动脉bSBP同有创cSBP1的差异不明显(P>0.05)。
   2、冠心病组的平均年龄、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PP和PPI的增大,冠心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级逐渐加重;Logistic回归示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PP、PPI的增大与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性相关[PP(每增加10mmHg),OR=1.171,95%CI=1.135~1.214;PPI(每增加0.1),OR=1.235,95%CI=1.152~1.327,P均<0.05]。
   结论:
   1、无创测定的cSBP接近直接、有创法测定的cSBP实际测量值,且在短时间内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复性、稳定性好,但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无创测量法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2、冠心病为多因素致病性疾病。中心动脉PP、PPI与冠脉病变程度(受累血管支数)相关,是发生冠脉三支病变的危险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