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浆ADM、ET-1浓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6h】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浆ADM、ET-1浓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ET-1)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住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39例(门高压组),其中有出血者19例,伴腹水者26例;以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ADM、ET-1浓度。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测门静脉、脾静脉有关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1.门高压组血浆ADM水平大于对照组,而ET-1水平低于对照者;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下降;脾静脉流量(QSV)、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量比值(QSV/QPV)、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QPV虽大于对照组的平均水平,但无统计学意义。2.门高压伴出血者,血浆ADM,ET-1略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出血患者QPV减少、VPV下降,而QSV、VSV、QSV/QPV比值、门静脉淤滞指数(PVCI)增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3.门高压伴腹水形成者,血浆ADM明显增高、而ET-1下降;QSV、门静脉淤滞指数(SVCI)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4.门高压组QSV、QSV/QPV、SVCI比值与血浆ADM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303,0.531);与ET-1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33,0.47)。二者与QPV、VPV、VSV、PVCI均无相关性。
   结论:1.肝硬化门高压时存在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血浆ADM、ET-1参与门高压的形成与进展;其血浆浓度改变主要与SV高动力循环相关,与PV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性不大;2.ADM、ET-1血浓度变化与腹水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血管活性物质比例失衡在腹水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ADM、ET-1对出血无预测价值;多普勒超声参数可间接反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压力变化,动态观察对出血可有预测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