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北魏石窟造像样式的汉化研究
【6h】

中国北魏石窟造像样式的汉化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佛教美术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印度,佛教造像在公元前后产生于犍陀罗地区,它是佛教思想与希腊雕刻技艺相结合的产物。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佛教造像艺术也相伴传入。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在中国最早产生的佛教艺术形式是融合了犍陀罗艺术和西域本土艺术所形成的西域龟兹艺术。
   三国两晋时期,中国呈现出空前分裂动荡的局面,但同时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各民族间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宗教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不断产生出新的艺术样式。在佛教石窟造像逐渐东传的过程中,北方先后出现过龟兹样式、凉州样式、秦州样式、平城的云冈样式、洛阳的龙门样式以及北朝末期的青州样式等。本文着重就北魏这一时期中国北方石窟造像样式的演变规律来进行探讨,以云冈、龙门两大石窟为重点,阐述在石窟造像样式的演变过程中,由早期以西域特征为主的造像样式发展到中期以本土、民族特征为主的造像样式直至发展成为以“秀骨清像”、“褒衣博带”为特征的晚期样式,明显存在着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逐步为汉文化所吸收、融合,在艺术表现形式、造像题材、造型样式等方面呈现出本土化、中国化的特点。并阐明这种造像样式汉化背后的成因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