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界定可行性研究
【6h】

中国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界定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建国后土地征收目的的历史沿革

2.1 1950年-1954年

2.2 1954年-1978年

2.3 1978年-1997年

2.4 1998年-至今

2.5 小结

3 公共利益理论界定可行性分析

3.1 公共利益内涵探究

3.2 公共利益与相近概念的辨析

3.3 中外公私观念的对比

3.4 公共利益的特征及结论

4 公共利益在中国土地征收实践中界定可行性分析

4.1 经典征地案例中存在的公共利益界定上的困惑

4.2 区分公益性建设用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价值

4.3 中国土地公有制基础加大了公共利益界定的难度

4.4 中国公共利益界定的制度与程序缺陷

5 域外公共利益界定可行性分析

5.1 域外公共利益界定的经验总结

5.2 解析美国的公共利益界定史

5.3 域外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6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共利益”是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一直以来作为土地征收权权行使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而存在。然而,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以及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宪法和法律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同时在实际运用当中也缺乏可操作性。这使得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公共利益界定可行性的研究有着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立足中国现代土地制度背景,以公共利益为视角,梳理了公共利益在中国立法中的历史变迁,分析了公共利益概念在中国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定位和走向。通过解剖公共利益理论,分析公共利益界定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其他国家在实现公共利益做法上的比较,得出在现实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利益界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相当大的困难,可行性很低,同时提出一系列针对当前形势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