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u2+,3+掺杂ABPO4(A=Li,Na,K,B=Mg,Ca,Sr,Ba)的发光性能及结构研究
【6h】

Eu2+,3+掺杂ABPO4(A=Li,Na,K,B=Mg,Ca,Sr,Ba)的发光性能及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 文献综述

1.1 选题依据

1.1.1 白发光LED

1.1.2 白发光LED用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1.1.3 荧光粉的组成

1.1.4 稀土离子

1.1.5 影响发光效率的因素

1.2 紫外及近紫外光激发白光LED用荧光粉的研究现状

1.3 正磷酸盐发光材料

1.3.1 正磷酸盐材料概述

1.3.2 稀土掺杂正磷酸盐发光材料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1.5 参考文献

2 Eu2+,3+掺杂LiMgPO4的合成、发光及结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样品合成路线设计及测试

2.3 XRD分析物相组成及其结构

2.4 Eu2+掺杂LiMgPO4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及其光谱的分配

2.4.1 Eu2+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4.2 LiMgPO4:Eu2+的衰减曲线

2.4.3 Eu2+在LiMgPO4中的掺杂机制

2.5 Eu3+掺杂LiMgPO4的发光及结构位置表征

2.5.1 Eu3+在LiMgPO4中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2.5.2 Eu3+在LiMgPO4中的位置选择激发光谱

2.5.3 LiMgPO4:Eu3+的位置选择发射光谱

2.5.4 LiMgPO4:Eu3+的发射光谱随温度的依赖

2.5.5 讨论Eu3+在LiMgPO4结构中的占位问题

2.6 本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3 Eu2+掺杂KMgPO4的合成、发光及结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路线设计及检测

3.3 XRD分析物相组成及其结构

3.4 KMgPO4:Eu2+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3.5 KMgPO4:Eu2+的衰减曲线

3.6 讨论Eu2+在KMgPO4中的结构位置问题

3.7 本章小结

3.8 参考文献

4 Eu2+掺杂NaMgPO4的多位置结构与从4f65d1→4f7(8S7/2)和4f7(6P7/2)→4f7(8S7/2)跃迁的发光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及检测

4.3 结论

4.3.1 光致发光

4.3.2 Eu2+发光中心的结构与分配

4.3.3 Eu2+的4f7(6P7/2)→4f7(8P7/2)禁戒跃迁

4.3.4 发光温度猝灭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5 Eu掺杂LiBaPO4的合成、发光及微结构研究

5.1 引言

5.2 样品合成设计与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XRD物相结构分析

5.3.2 LiBaPO4:Eu2+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5.3.3 LiBaPO4:Eu2+的发光量子效率

5.3.4 LiBaPO4:Eu2+的发射光谱与发光强度对温度的依赖

5.3.5 LiBaPO4:Eu2+的温度猝灭

5.3.6 荧光粉LiBaPO4:Eu2+的余晖研究

5.3.7 LiBaPO4:Eu3+位置选择激发与发射光谱研究

5.4 本章小结

5.5 参考文献

6 Eu掺杂NaBaPO4的发光热稳定性及微结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路线设计及测试

6.3 分析物相组成与结构

6.4 Eu2+掺杂NaBaPO4的发光热稳定性研究

6.4.1 Eu2+在NaBaPO4中的发光性质

6.4.2 Eu2+离子在NaBaPO4晶格中的占位问题

6.4.3 NaBaPO4:Eu2+的发光对温度的依赖

6.5 Eu3+掺杂NaBaPO4的发光及结构特征

6.5.1 NaBaPO4:Eu3+的光致激发与发射光谱

6.5.2 7F0→5D0跃迁的激发光谱

6.5.3 NaBaPO4:Eu3+的位置选择发射光谱

6.5.4 NaBaPO4:Eu3+的发光衰减

6.5.5 讨论NaBaPO4:Eu3+的发光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6.6 本章小结

6.7 参考文献

7 Eu2+掺杂KBaPO4与NaSrPO4的发光热稳定性及微结构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光致激发与发光光谱

7.3.2 Eu2+发光离子的热猝灭

7.3.3 发光性质与晶体结构

7.3.4 Eu3+的位置选择激发光谱

7.4 本章小结

7.5 参考文献

8 Eu2+掺杂LiCaPO4的发光与热稳定性研究

8.1 引言

8.2 实验过程及测试

8.3 结果与讨论

8.3.1 LiCaPO4:Eu2+的激光与发射光谱

8.3.2 Eu2+离子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8.3.3 LiCa0.95Eu0.05PO4的发光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8.3.4 荧光粉的发光衰减与温度的关系

8.3.5 温度对色度坐标的影响

8.4 本章小结

8.5 参考文献

9 Eu2+掺杂KCaPO4的发光与结构位置研究

9.1 引言

9.2 实验过程及测试

9.3 结果与讨论

9.3.1 KCaPO4:Eu2+的物相结构

9.3.2 KCaPO4:Eu2+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9.3.3 KCaPO4:Eu2+的发光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9.3.4 Eu2+的发光寿命对温度的依赖

9.3.5 讨论

9.4 本章小结

9.5 参考文献

10 全文总结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稀土掺杂的荧光粉在显示器、荧光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磷酸盐由于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以用作发光材料的基质,在PDP、FED、LED等领域显示出极好的应用价值。Eu2+是研究最为集中的稀土离子之一,其吸收与发射光谱通常是比较宽的带状谱,主要来自于基态与电子组态4f65d1的最低激发态之间的跃迁。激发与发射波长主要依赖于基质晶体,因此,基质的选取对稀土离子的发光有重要的影响。Eu3+不但是最主要的红发光激活离子,而且还是重要的结构探针离子,微小的晶体学结构变化在其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上会得到不同的5D0→7F0跃迁,对应不同的发光光谱和衰减变化。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研究稀土离子所处的晶体学环境,提供基质中不同发光中心的格位对称性,进一步分析微观结构与发光性质的关系。
   本论文选择了正磷酸盐ABPO4(A=Li,Na,K,B=Mg,Ca,Sr,Ba)系列为基质材料,该体系具有丰富的结构类型,且结构中含有PO4四面刚性网络结构,易实现稀土离子的还原和在刚性网络结构中的稳定。稀土离子选择了Eu2+、Eu3+,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2+,3+掺杂ABPO4口(A=Li,Na,K,B=Mg,Ca,Sr,Ba)系列的荧光粉,详细研究了其结构组成、发光性能、热稳定性、微观晶体学结构,讨论了该系列荧光粉作为新型发光材料在显示照明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UV、近UV白发光LEDs方面的潜在应用。
   第二章,利用XRD对LiMPO4:Eu2+的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具有纯相的橄榄石结构,空间群是Pnma.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Eu2+掺杂LiMgPO4的发射光谱及衰减曲线,低温下观察到了360nm处的发射峰,来自4f7(6p7/2)→4f7(8s7/2)辐射跃迁与零声子谱线的重叠。研究了温度对发光强度及衰减时间的影响。利用脉冲染料激光器测试了Eu3+离子在LiMgPO4中的位置选择激发与发射光谱,位置选择激发光谱由579.0nm(M)处的主峰与579.9nm(M)处的弱峰组成,表明Eu3+离子占据一个固有的晶体学位置Eu3+(M)与一个无序的位置Eu2+(M′);讨论了稀土离子掺杂LiMgPO4的电荷补偿机制,本研究工作对于稀土离子掺杂这种磷酸盐基质的发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采用传统的高温固态反应合成了荧光粉KMgPO4:Eu2+,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样品的光致激发与发射光谱,激发光谱是从230-400nm的宽带谱,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光谱为主发射峰在470nm的光谱带,该光谱来自于室温下Eu2+离子4f65d1→4f7的辐射跃迁。研究了温度对发光与衰减时间的影响,发现基质晶格中有两个不同的Eu2+位置,它们呈现了不同的发光与衰减。根据其发光性质与晶体结构讨论了Eu2+离子在晶格中占据两个不同的K+位置。报道了从10K到室温发光衰减反常增大的现象。
   第四章,深入研究了荧光粉NaMgPO4:Eu2+的发光性能,激发光谱是从220到430nm的宽带谱,来自于4f65d1→4f7(8s7/2)的辐射跃迁。低温下观察到了4f7(6p7/2)→4f7(8S7/2)跃迁的发射谱线,峰值为360nm。报道了Eu2+离子掺杂NaMgPO4的发光量子效率、结晶学位置及微观结构,讨论了Eu2+在NaMgPO4晶格中的多位置结构,结果表明Eu2+处于无序的结构环境。测试了发光与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曲线(18-300K),计算了发光猝灭温度与热激活能。讨论了该荧光粉的发光热稳定性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第五章,采用高温固态反应合成了绿色荧光粉LiBaPO4:Eu2+,测试了激发与发射光谱、发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发光衰减曲线(12-450K),计算了热猝灭温度与激活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射光有反常的蓝移现象,热猝灭温度较低。观察到该荧光粉有余晖现象。
   通过Eu3+结构探针离子的位置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Eu掺杂LiBaPO4的微观结构与晶体学环境,表明晶格中Eu有三种发光位置即Eu(2)(578.0nm),Eu(1)(578.7nm)和Eu(3)(580.3nm)。讨论了荧光粉的发光机制,测试了发光量子效率并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LiBaPO4:Eu2+不适合应用于W-LEDs。
   第六章,利用XRD测试了NaBaPO4:Eu2+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样品为纯相NaBaPO4晶体,与钾芒硝同构,空间群为P(3)m1。测试了NaBaPO4:Eu2+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研究了温度依赖发光强度和衰减时间,计算了斯托克斯位移、发光量子效率(QE)、热猝灭激活能(△E),结果表明T0.5为550K,热稳定性较好,而QE较低只有38.5%,并且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射带出现了反常的蓝移现象。
   测试了Eu3+结构探针离子的位置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与7F0→5D0跃迁对应的激发光谱由峰值为579.6nmEu(Ⅰ)和578.9nmEu(Ⅱ)的谱线组成,表明Eu3+在基质晶格中占据两种不同的晶体学位置。测试了两种Eu3+位置的衰减时间,研究了发光特征与晶体结构位置的关系。最后讨论了Eu3+掺杂NaBaPO4的电荷补偿机制,对于稀土离子掺杂这类磷酸盐的发光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七章,研究了Eu2+掺杂具有β-K2SO4结构的正磷酸盐NaSrPO4和KBaPO4的发光性质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KBaPO4:Eu2+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峰,中心波长为420nm;而NaSrPO4:Eu2+的发射光谱是非对称光谱。测试了其物相结构、衰减曲线、发光量子效率(QE)。根据发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及衰减曲线(10-435K),计算了NaSrPO4:Eu2+和KBaPO4:Eu2+热猝灭的激活能,分别为0.053eV与0.121eV。为了确定稀土掺杂KBaPO4和NaSrPO4的结构分布,研究了Eu3+离子的位置选择激发与发射光谱,表明稀土掺杂KBaPO4中只有一个高度有序的结构位置,而NaSrPO4中,稀土离子处于高度无序的结构环境,这种不同的结构环境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发光性质。
   第八章,详细研究了LiCaPO4:Eu2+荧光粉的激发光谱、掺杂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温度与发光衰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荧光粉能够被280-420nm的紫外光有效地激发,与近UVLEDs芯片相匹配,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470nm的蓝色光谱。研究了温度与浓度分别对发光强度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发光衰减时间与色度坐标,发现该荧光粉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与色稳定性,表明LiCaPO4:Eu2+在W-LEDs应用中是一种潜在的蓝色荧光粉。
   第九章,通过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KCaPO4:Eu2+,利用XRD测试了荧光粉的物相结构。测试了光致激发与发射光谱,分析了发光强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射光谱显示了反常的蓝移现象。计算和讨论了色度坐标、发光猝灭温度和热激活能,利用Eu3+结构探针离子的位置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KCaPO4基质中阳离子Ca2+的微观结构特征,讨论了Eu2+在KCaPO4中的多位置结构,这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稀土离子掺磷酸盐系列的发光性质。
   本论文创新点是:系统研究了Eu2+,3+掺杂正磷酸盐ABPO4(A=Li,Na,K,B=Mg,Ca,Sr,Ba)的物相结构、发光性能及其发光衰减特征;首次利用Eu3+离子的激光位置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技术分别研究了体系的微观结构特点,以及稀土离子在基质中的占位问题;研究了不同格位的发光性能及衰减时间,从更高理论深度探讨了稀土离子(尤其是多格位掺杂)的微观晶体学结构与其发光性能的关系,揭示了结构特征对其发光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稀土掺杂磷酸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