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变化及高压氧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变化及高压氧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 果

4. 讨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及相关基因蛋白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 果

4. 讨 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 果

4. 讨 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 述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建立改良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的优劣。
  2.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组织自噬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发生及变化规律。
  3.观察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组织自噬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
  方法:
  1.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及分组:清洁级健康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5)、脊髓损伤组(n=25)、高压氧处理组(n=25)。假手术组:实验动物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组织,不行高压氧处理;脊髓损伤组:实验动物采用改良钳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不给予高压氧处理;高压氧处理组:采用改良钳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给予高压氧处理。
  2.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干预处理:高压氧处理组大鼠于脊髓损伤术后置入高压氧舱,空气加压至2.0ATA,1次/天,每次100min,连续14d。
  3.指标检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后每天对其行BBB功能评分直至实验结束。分别于脊髓损伤术后6h、1d、3d、7d、14d对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大鼠处死取材,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学(HE染色)变化、电镜下观察自噬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的变化;分别于同一时间点对高压氧处理组和脊髓损伤组大鼠处死取材,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的变化。
  结果:
  1.改良钳夹法成功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2.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术后6h、1d、3d、7d、14d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上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发现脊髓损伤组较假手术组病理改变明显;电镜下观察单纯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损伤区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自脊髓损伤后6h起,均可以发现自噬体,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明显;免疫印迹检测发现,脊髓损伤组比假手术组在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数学意义(P<0.05)。
  3.高压氧处理组与脊髓损伤组比较,大鼠在BBB评分上明显升高,在7d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高压氧处理组比脊髓损伤组在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表达量明显升高,3 d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数学意义(P<0.05)。
  结论:
  1.改良钳夹法是一种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有效方法。
  2.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被激活,并有一定的时间持续性,提示自噬在大鼠脊髓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3.高压氧处理能够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的表达,加速细胞修复速度,此可能是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