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免疫标记联合国际分期系统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
【6h】

免疫标记联合国际分期系统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部分 免疫标记联合国际分期系统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

引言

参考文献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BCL-6、P53、c-myc基因异常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引言

参考文献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1.多发性骨髓瘤

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综述

免疫标记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应用

流式检测免疫表记在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流式检测免疫标记在MM预后判定的应用

免疫标记单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靶向治疗的应用

免疫标记单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应用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免疫标记联合国际分期系统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瘤细胞的免疫标记特征、CD28及国际分期系统(Inter Staging System,ISS)在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49例初诊组及22例治疗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表面CD19、CD20、CD27、CD28、CD56及CD117的表达情况,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各项免疫标记异常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探讨CD28联合ISS分期在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
  结果:(1)71例MM患者中,ISS临床分期:Ⅰ期6例,有效率83.3%,Ⅱ期13例,有效率38.5%,Ⅲ期52例,有效率36.5%。ISS分期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CD28的异常表达率在初诊及治疗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8阳性组患者较阴性组的生存期显著缩短(均P<0.05)。
  (3)按照综合分期法,低危组46例,高危组25例,其高危组治疗有效率(36.0%)较低危组(46.5%)显著降低(χ2=5.620, P<0.05),高危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2年生存率12.3%,12个月PFS率41.1%,较低危组的53个月、72.9%、77.7%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MM患者高ISS分期、CD28阳性表达者、高危组预后较差。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表面单个免疫标记表达或联合ISS分期为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微小残留检测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第二部分 BCL-6、P53、c-myc基因异常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CL-6、P53、c-myc基因异常的检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I-FISH检测59例DLBCL患者活体石蜡组织BCL-6、P53、c-myc基因易常的情况,同时以CHOP及R-CHOP方案化疗,评价疗效。观察BCL-6、P53、c-myc基因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1)59例DLBCL中,p53丢失18例(30.5%),BCL-6重排11例(18.6%), c-myc重排5例(8.5%)。
  (2)P53丢失阳性组化疗有效率(33.3%)明显低于阴性组(76.5%)(X2=9.560, P=0.002)。余组未见明显异常。
  (3)BCL-6基因重排阳性组的预后差于基因重排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P=0.107;PFS P=0.094);p53基因丢失阳性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组(OS,P=0.031;PFS,P=0.028);c-myc重排阳性组的预后差于基因重排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 P=0.163;PFS P=0.167)。
  (4)CHOP化疗组患者,p53基因丢失、c-myc重排阳性组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CHOP化疗组,BCL-6基因重排阳性组具有较差的预后意义(OS P=0.003;PFS P=0.007)。
  结论:BCL-6、P53、c-myc基因异常与DLBCL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DLBCL的预后因素及指导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