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技投入与区域生态效率的统计分析——基于中东部地区的比较研究
【6h】

科技投入与区域生态效率的统计分析——基于中东部地区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研究框架

第二章 区域生态效率的评价

2.1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2.2区域生态效率综合评价模型

2.3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2.4评价过程

第三章 科技投入与生态效率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科技投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生态效率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生态效率Theil系数分析

第四章 科技投入与区域生态效率空间效应分析

4.1 空间效应检验

4.2 区域生态效率空间关联模式分析

4.3 科技投入空间关联模式分析

第五章 科技投入与区域生态效率空间计量分析

5.1 空间计量模型及其估计

5.2空间模型的选择及建立

5.3模型估计结果及结果分析

5.4 东部与中部子样本数据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生态效率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十八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而科技投入能够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生产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达到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生态效率水平。东部地区的生态效率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作用。因此,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从中东部16个省域出发,对科技投入与生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分东部和中部比较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有:
  1、区域生态效率水平的评价研究:结合生态效率的概念,根据2005-2014年中东部16个省域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数据,构建区域生态效率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得出中东部16个省域的区域生态效率水平综合评价值。
  2、中东部地区科技投入与区域生态效率的比较分析:首先分析了2005-2014年中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了中部和东部在生态效率、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人员投入三个方面的差距及其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其次运用Theil系数进一步分析了中部和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
  3、中东部地区区域生态效率水平空间统计分析:首先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根据Moran’s I检验统计值分析了中部和东部地区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区域生态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而且空间关联强度逐年增强;其次运用Moran’s I散点图分析了中东部地区区域生态效率水平的局域空间关联模式。
  4、科技投入与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计量分析:将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纳入计量模型,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的弹性系数;同时分别对中部和东部两个子样本进行了计量分析,比较分析了中部和东部两地区各科技投入指标和控制变量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的差异性。
  5、根据实证结果,基于科技投入视角,给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区域生态效率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