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动过程中人体皮肤温度的变化探究
【6h】

运动过程中人体皮肤温度的变化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序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2.2研究方法

2.3数据统计与处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安静状态下皮肤温度的分布状况

3.2上肢运动时皮肤温度的变化

3.3下肢运动时皮肤温度的变化

3.4 上肢运动恢复期皮肤温度的变化

3.5下肢运动恢复期皮肤温度的变化

4 分析与讨论

4.1机体皮肤温度的分布特征

4.2上肢运动时人体皮肤温度的变化

4.3下肢运动时机体皮肤温度的变化

4.4恢复期间人体皮肤温度的变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的上肢、下肢功率自行车运动,分析了人体皮肤温度在运动状态下的变化,并探究了人体12个体表部位皮肤温度在两种不同强度下的差异,旨在为运动服装热湿舒适性方面的改进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方法:实验选取苏州大学体育学院15名健康男性,进行20W、40W的上肢功率自行车运动和80W、160W的下肢功率自行车运动。运用日本AMI人体着装舒适性生理量测试系统检测安静状态、运动过程及恢复期人体12个体表位置的皮肤温度。整个实验过程在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恒温恒湿人工气候室进行,对实验结果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不同强度及相邻时间点的比较分析。
  结果:人体在安静状态时,皮肤温度的分布状况从高到低的部位依次是:额部、腋下;躯干的胸前区、胸背区、脐部;上肢的上臂区、前臂区和手背;下肢的股前区、股后区、小腿前区、小腿后区。上肢运动时,额部、躯干皮肤温度在40W负荷下上升,在20W负荷下无显著变化,腋下、上肢皮肤温度在40W、20W负荷下均上升;下肢皮肤温度在40W负荷下先上升后下降,在20W负荷下先下降,随后相对稳定。上肢40W负荷运动的恢复期内,人体的皮肤表面温度先上升后下降,20W负荷的皮肤温度无明显变化规律,两种负荷下皮肤温度的变化幅度有极显著性差异。下肢在160W体力负荷下运动时,额部、腋下皮肤温度上升;躯干、上肢、下肢皮肤温度先下降后上升,80W负荷的额部皮肤温度无显著变化,腋下皮肤温度上升;躯干、上肢、下肢皮肤温度下降。额部、躯干、上肢、下肢在160W、80W体力负荷下的皮肤温度变化幅度有统计学差异。下肢160W负荷运动结束后的恢复期内,皮肤温度先上升后下降,80W负荷运动时额部、腋下先上升后下降,其余部位皮肤温度上升,且两组的皮肤温度变化幅度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接近于躯干的部位皮肤温度越高,远离躯干的肢体末端皮肤温度最低。人体12个体表部位皮肤温度在运动及恢复期的变化趋势不同,大负荷下皮肤温度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小负荷。上肢运动时,额部、腋下、上肢、躯干皮肤温度发生明显变化,下肢皮肤温度未出现规律性变化,下肢运动时,人体各部位均呈现显著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