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控保建筑与居民生活——以苏州嘉寿堂陆宅为例
【6h】

控保建筑与居民生活——以苏州嘉寿堂陆宅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第二章 陆宅的历史、现实与价值

2.1 古宅概况

2.2 陆宅改造和发展

2.3 陆宅现存的格局

2.4 嘉寿堂陆宅的建筑价值

第三章 陆宅居民的构成和生活方式

3.1 陆宅居民的构成

3.2 生活方式

3.3 安全

第四章 陆宅保护与居民的感知和参与

4.1 居民的古宅保护意识

4.2 陆宅的修建性破坏

4.3 社区文化

4.4 古宅保护组织

4.5 社区意识

第五章 控保建筑保护利用的模式分析与启示

5.1 苏州市控保建筑保护利用的模式分析

5.2 苏州控保建筑保护模式对陆宅的启示

5.3 居民生活与陆宅保护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精神的载体,具有巨大的科学、文化和使用价值。苏州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巨大,控制保护建筑有248处,控制保护建筑属于一种准文物建筑,保护现状堪忧。苏州嘉寿堂陆宅这一名人故居型古宅是控制保护建筑的典型。
  本研究展示了嘉寿堂陆宅的历史、建筑价值和现状,居民构成体现为社区阶层化、产权制度复杂化和相对较差的居住条件,同时陆宅居民对破败的社区空间进行了一系列保护性修缮。
  本研究还通过展现陆宅居民在社区文化作用下对古宅的感知和古宅保护的参与,在分析苏州市现有控保建筑保护利用案例的基础上,借鉴已有成功模式的经验,确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控保建筑保护措施,努力使控保建筑能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延续原有的文化脉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