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µ-阿片受体在炎症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敏化中的作用
【6h】

µ-阿片受体在炎症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敏化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实验材料及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一、记录部位的鉴定

二、外周炎症时大鼠ARC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三、Na lo xo ne对炎症大鼠ARC痛兴奋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

四、MK-801对炎症大鼠ARC痛兴奋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

五、炎症大鼠ARC中MOR、NR1以及pNR1的表达变化

六、炎症大鼠ARC中 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在外周炎症时μ-阿片受体(mu-op io id recep tor,MO R)是否像NMDA受体(NMDA receptor,NMDAR)那样在下丘脑弓状核(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 ARC)神经元敏感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与NMDAR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作用。
  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大鼠外周炎症模型;用三管玻璃微电极在体细胞外记录AR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及其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微电泳 Naloxone(MOR的拮抗剂)、MK-801(NMDAR的非竞争性拮抗剂),观察阻断MO R或N MDA R对ARC神经元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C内MOR、NMDAR亚单位NR1和磷酸化NR1(pNR1)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检测MOR和NMDAR之间是否存在着相联系;用免疫组化检测ARC中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
  结果:(1)CFA造模后1、3、5、7、14天,炎症大鼠ARC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第5天时达高峰,各时间点CFA组的自发放电频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P<0.05或0.01);而炎症大鼠ARC痛兴奋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频率除14天外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在3天时达到最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微电泳Naloxone后,所记录的ARC痛兴奋神经元中约30%(CFA1天)的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频率显著升高,且随着炎症的持续,到CFA14天时,这部分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分别增到47%和61%,各组给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微电泳MK-801,CFA1天时所记录到的ARC痛兴奋神经元中有80%的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和90%的神经元痛诱发放电频率显著降低,随着炎症天数的延长,至CFA14天时,这部分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减为61%和69%,各组给药前后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3)CFA造模后,ARC中MO R的表达随着炎症天数的延长而逐步增加;N MDA R亚单位N R1的总量没有变化,但其磷酸化(pNR1)水平高于对照组,在造模后第3天达到最高;免疫共沉淀显示,大鼠ARC内MOR和NMDAR可存在于同一神经元。(4)CFA造模后,ARC内的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第1天最多,随后几天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1)外周炎症时,ARC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随着炎症的持续,ARC神经元的兴奋性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的可塑性变化。(2)NMDA受体和μ-阿片受体均参与了炎症大鼠ARC神经元敏感化的形成,但作用相反,即兴奋N MD A受体可易化炎症大鼠ARC神经元的敏感性,而兴奋μ-阿片受体可抑制炎症大鼠A RC神经元的敏感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