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华大学董事会制度研究——1917-1929年
【6h】

清华大学董事会制度研究——1917-1929年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清华大学董事会的发展

第一节 清华大学设立董事会

一、清华大学设立董事会的缘由

二、清华大学首次设立董事会

第二节 清华大学首次改组董事会

一、改组董事会的缘由

二、改组后的清华学校董事会

第三节 清华学生“同情罢课”风潮揭露现存董事会弊端

一、清华学生“同情罢考”遭惩罚

二、各界力事调停,望取消惩罚

三、事与愿违,惩罚不变

四、风潮埋下“清华革命”的种子

第四节 清华大学第二次改组董事会

一、改组董事会的缘由

二、改组董事会遇到的阻碍

三、改组董事会的建议

四、改组后的校董事会

第五节 清华董事会的取消——专辖废董运动

一、专辖之前清华的管辖权

二、专辖废董之前清华教授会、评议会的发展

三、专辖废董的缘由

四、专辖废董运动

第三章 清华大学董事会制度发展的反思

第一节 董事会初设时的优越性

第二节 董事会越改越糟

第三节 “专辖废董”革了“董事会的命”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图:清华学校的组织系统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清华大学董事会自1917年成立至1929年取消,在清华大学共存活12年。12年里董事会经历了1917年成立、1920年首次改组、1927年二次改组、1929年被迫取消这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发生了“驱张拒罗”事件;清华学生“同情罢课”风潮;“彻底翻腾的清华革命”;“专辖废董”运动等具有清华大学特色的教育史事件。清华大学董事会参与了这一系列事件、风潮、革命、运动的过程,也随着这些历史而衰弱。清华大学董事会之所以被群起而攻之,主要原因就是职权过大与清华校内其他势力无法融合。清华校长、学生会、教授会、评议会初始并没有想取消董事会而是希望外交部用温良的改组方式完善现存董事会。但外交部并未认真对待校长、学生、教师们的改组要求,错过一次次平衡校内势力的机会,董事会最后被清华校内各势力运用激烈的运动方式取消。
  在“同情罢课”风潮;“彻底翻腾的清华革命”;“专辖废董”运动中,学生作为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董事会从只管理学校基金逐步扩展到管理全校事务,它遏制学生们的反抗情绪,打击学生们的革命信心。学生们失望地看待“同情罢课”风潮,绝望地看待“彻底翻腾的清华革命”,期望地看待“专辖废董”运动。除了学生主力军发挥作用外,当时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的努力也成为“专辖废董”运动成功的关键因素。罗家伦丰富的官场阅历及高超的社交技巧为清华基金转移至教育部,清华大学隶属教育部管辖,教育部废除清华董事会提供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