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中的作用
【6h】

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在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凝血因子Ⅶ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中的作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分两部分,分别从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两个方面研究了急性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FⅦ活性(activated factorⅦ,FⅦa)水平及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各部分研究摘要如下:
  第一部分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在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阐述FⅦ基因多态性对TBI患者血浆FⅦa水平的影响,分析不同基因型与TBI后凝血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84例单纯性TBI患者血液,测定伤后24小时内血浆FⅦa水平,同时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对患者血液基因组进行提取,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FⅦ的-323P0/P10、R353Q、-401G/T、-402G/A、-670A/C和IVS7六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建立二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寻找关键的影响FⅦa水平的多态性位点,并确定其与TBI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
  结果:FⅦ多态性位点-323P0/P10、R353Q、-401G/T、IVS7不同基因型之间的FⅦa差异显著(P<0.05),而在-402G/A和-670A/C两个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23P0/P10的P10等位基因、R353Q的Q等位基因、IVS7的H7等位基因是FⅦa低于77.5%的危险因素。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353Q的Q等位基因[优势比(odds ratio,OR)=4.40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75~15.190,P=0.019)]是导致FⅦa<77.5%的独立危险因素。-323P0/P10的P10等位基因(OR=12.323,95%CI=1.445~105.062,P=0.022)是导致TBI患者继发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倍型为P10-H7-Q的患者发生凝血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患者(OR=7.624,95%CI=1.325~43.888,P=0.037)。
  结论:R353Q的Q等位基因与FⅦa下降密切相关,而-323P0/P10的P10等位基因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TBI患者发生凝血病。同时,单倍型为P10-H7-Q的患者发生凝血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患者。
  第二部分凝血因子Ⅶ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TBI患者F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对血浆FⅦa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继发凝血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84例单纯性TBI患者血液,测定伤后24小时内血浆FⅦa水平,同时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甲基化百分比参数(percentage of methylated reference,PMR)以4为临界点,PMR>4定义为甲基化。对患者血液基因组进行提取,并进行亚硫酸氢盐处理,运用甲基化荧光检测(Methylight)方法定量检测F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确定FⅦ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FⅦa水平和凝血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最后将FⅦ基因多态性纳入回归分析。
  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代表F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PMR值与FⅦa呈显著的负相关(R=-0.249,P=0.027),且PMR在凝血病组中为5.98±7.32,显著高于无凝血病患者(2.09±1.98)(P=0.001)。运用双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升高的PMR为FⅦa<77.5%和发生凝血病的显著危险因素。联合FⅦ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与FⅦa及凝血病的关系,结果显示:(1)-323P0/P10的P10等位基因、R353Q的Q等位基因、IVS7的H7等位基因及PMR>4是FⅦa低于77.5%的危险因素,而除外-401G/T的T等位基因等。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VS7的H7等位基因(OR=5.024,95%CI=1.143~22.076,P=0.033)是导致FⅦa<77.5%的独立危险因素;(2)运用逻辑回归分析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发现血小板计数<150×109/L,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2 s以及PMR>4是发生凝血病的危险因素,而除外-323P0/P10的P10等位基因、R353Q的Q等位基因、IVS7的H7等位基因、-401G/T的T等位基因、年龄>50岁、硬膜外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因素。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PMR>4(OR=4.280,95%CI=1.398~13.104,P=0.011)是引起TBI患者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F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升高是FⅦa降低和发生凝血病的危险因素。IVS7的H7等位基因是导致FⅦa<77.5%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MR>4是引起TBI患者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