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铁及二价金属元素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6h】

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铁及二价金属元素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铁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股骨头二价金属元素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铁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绝经后股骨颈骨折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随年龄的变化以及和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本院骨科符合入组条件的共156例股骨颈骨折女性患者资料,年龄56~92岁,平均(72.40±8.97)岁;按10岁一年龄段分组,共分为5组(小于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81~90岁组、大于91岁);患者入院后第2天留取空腹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铁代谢和骨代谢等指标;髋关节置换术后留取股骨头组织,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MS)检测骨铁含量,普鲁士蓝法行骨铁染色;术后行髋部和腰椎骨密度(DXA)检测;各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髋部和L1-4骨密度、骨铁和血清铁蛋白在各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清铁蛋白和骨铁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髋部和L1-4骨密度则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且骨铁和血清铁蛋白同时在“81-90岁组”达到峰值,全组患者中,血清铁蛋白平均为235.66μ g/L,骨铁平均为96.81μ g/g,SF>200μ g/L者占64.1%。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血清铁蛋白、骨铁含量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控制年龄、身高、体重、BMI等因素后,骨铁和血清铁蛋白仍与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腰椎骨密度则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在股骨颈骨折的绝经后女性中,血清铁蛋白和骨铁含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两者可能是绝经后髋部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第二部分股骨头二价金属元素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中二价金属元素(钙、镁、锌、铁、铜、锰)含量,对应血清指标和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骨组织库156例股骨头标本(股骨头置换术后留取),将156例患者资料按5岁年龄段分为8组(小于61岁、61-65岁、66-70岁、71-75岁、76-80岁、81-85岁、86-90岁、大于90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股骨头松质骨二价金属元素(钙、镁、锌、铁、铜、锰)含量,同时收集对应患者血清指标、骨密度数据(髋部和L1-4)。微量元素含量、血清指标与骨密度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各元素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Ki系数分析某一元素在骨中的相对组分。
  结果:髋部和L1-4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年龄组骨密度均属于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各元素中,钙、镁、锌、铜、锰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铁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相应血清指标中,血钙、血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清铁蛋白随年龄组而增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骨钙、骨镁能进入多个部位骨密度模型,血清铁蛋白、骨锰和骨铁能进入股骨颈骨密度回归模型(R2=0.565)。各元素中,钙含量与锌、镁、铜、锰呈正相关,与铁呈负相关;铁/钙的摩尔比值Ki系数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股骨头矿物元素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是造成骨铁随年龄增加,其他元素随年龄减少的原因之一。铁蓄积和其他矿物元素流失是髋部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在骨质疏松骨折研究领域,矿物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趋势,尤其与其他元素变化相反的“铁蓄积”现象应受到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