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女性附件复杂肿块的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6h】

女性附件复杂肿块的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1.5T 和3.0T磁共振机扩散加权成像在女性附件复杂肿块的信号特征和图像质量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扩散加权成像在女性附件囊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RI 弥散加权对附件复杂肿块预测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图例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1.5T和3.0T磁共振机扩散加权成像在女性附件复杂肿块的定性和定量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1.5T和3.0T磁共振机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女性附件复杂肿块的信号特征和图像质量。
  材料与方法:103例手术病理证实女性附件复杂肿块进行常规的MRI和DWI(b=0s/mm2、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 s/mm2)检查,其中1.5T磁共振机检查50例(良性31例,恶性19例),3.0T磁共振机检查53例(良性29例,恶性24例)。总结显示病变最佳的b值,分别比较1.5T和3.0T磁共振机病变囊实性部分的DWI信号强度值(SI)、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的差异。
  结果: b值为800s/mm2是1.5T及3.0T最有利于显示病变及鉴别的b值。附件复杂肿块囊实性成分的SI值在1.5T和3.0T上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而且病变的囊性部分比实性部分下降明显。病变实性部分的ADC值在1.5T和3.0T上随b值的增加而下降;病变囊性部分在1.5T随b值的增加而下降,在3.0T上不下降;囊性部分的ADC值明显高于实性部分。在所有b值的DWI上,3.0T的病变囊实性成分CNR比1.5T要高(p均=0.000)。当b800时,病变实性成分的SI值以及囊性部分的ADC值在1.5T与3.0T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当b400、b600、b1000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囊性部分的ADC值也出现同样改变。当b400时,病变囊性成分的SI值在1.5T与3.0T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b600、b800、b1000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所有b值上,病变实性成分的ADC在3.0T与1.5T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结论3.0T磁共振机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对诊断女性附件复杂肿块优于1.5T磁共振机。
  第二部分扩散加权成像在女性附件复杂肿块囊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DWI)在女性附件复杂肿块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82例女性附件复杂肿块囊性成分常规MRI的表现及测量其DWI(b=800s/mm2)信号强度(SI)平均值及ADC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82例患者,平均年龄48.5岁(16-84岁)。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24例浆液性病灶(其中浆液性囊腺瘤8例,交界性和恶性囊腺瘤16例),粘液病灶23例(其中粘液性囊腺瘤14例,交界性和恶性囊腺瘤9例),脓液病灶14例(输卵管积脓),出血病灶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生理性囊肿6例,脂性病灶10例(畸胎瘤)。
  结果:在b值=800s/mm2时,附件复杂肿块不同性质囊性病变的ADC均值和SI均值如下:浆液性囊腺瘤(25.1±4.2)×10-4mm2/s,82.4±40.0;粘液性囊腺瘤(23.3±7.8)×10-4mm2/s,107.5±78.3;成熟性囊性的畸胎瘤(4.5±3.2)×10-4mm2/s,56.2±27.4;单纯囊肿(31.8±4.7)×10-4mm2/s,83.8±16.2;脓液(19.3±5.7)×10-4mm2/s,123.4±44.9;巧克力囊肿(9.4±6.3)×10-4mm2/s,116.9±36.1。良性病变6组不同囊液的ADC均值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其中脂液、血液、单纯囊肿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它们与脓液、浆液、粘液有显著差异(P<0.05),脓液、浆液、粘液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组不同囊液的信号强度均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恶性病变浆液的ADC值分别为(24.3±6.0)×10-4mm2/s、(25.7±2.3)×10-4mm2/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SI均值分别为95.6±57.3、72.5±16.7,良恶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粘液ADC均值分别为(22.4±9.2)×10-4mm2/s、(24.6±5.8)×10-4mm2/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SI均值分别为137.8±91.3、69.0±30.9,良恶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附件复杂肿块囊性病变的ADC值和信号强度值进行定量分析,能为附件复杂肿块囊性病变定性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结合常规MRI,DWI有助于良恶性的囊性病变鉴别诊断。
  第三部分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女性附件复杂肿块预测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女性附件复杂肿块DWI表现及ADC值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对103例女性附件复杂肿块进行常规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前瞻性比较常规图像、DWI特征(b=800s/mm2)及ADC值均值,计算阳性似然比(PLR)来预测良性和恶性。
  结果:103例患者,良性病变60例和恶性肿瘤43例。当b值=800s/mm2时,女性附件良恶性复杂肿块的囊实性ADC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信号强度值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以病变实质部分的SI值>80为阈值预测恶性,其敏感性为41.7%,特异性为90.7%,准确性为73.1%,PLR为4.5;以病变囊性部分的SI值>75阈值预测良性,其敏感性为56.3%,特异性为87.2%,准确性78.5%,PLR为4.4。b=800s/mm2时,预测良性最显著的标准是在实质成分内DWI呈低信号(PLR=4.5),缺乏实质部分(PLR=4.3),在实质成分内T2WI低信号(PLR=4.0),缺乏腹膜种植(PLR=1.4)和缺乏乳头状突出物(PLR=1.7)。预测恶性最显著的标准腹膜种植,有腹膜种植肯定是恶性,乳头状突出物(PLR=4.2),实质成分DWI出现高信号(PLR=2.0),在实质成分内中等的T2WI信号强度(PLR=1.7)和实质部分(PLR=2.2)。一个有实质成份的复杂附件肿块在T2WI图像和b800弥散加权图像上都显示低信号强度决不是恶性,然而实性成份在在T2WI图像显示中等信号和在DWI图像上显示高信号,其预测恶性的PLR为3.9。
  结论:结合常规MRI,DWI能准确预测女性附件复杂肿块的良恶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