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PDMS微阵列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研究
【6h】

iPDMS微阵列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iPDMS多肽微阵列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iPDMS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癌血清自身抗体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固体支撑材料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Integrated Poly(dimethysiloxane),iPDMS)多肽微阵列和蛋白微阵列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诊疗的研究。
  方法:第一部分对p53和EGFR胞外段的序列进行叠瓦式切割,构建高内涵精细多肽库,建立iPDMS多肽微阵列检测方案;对150例NSCLC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p53和EGFR多肽自身抗体的大规模筛选;应用传统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血清p53和EGFR自身抗体所识别的线性抗原表位位点,探讨其潜在的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采用iPDMS蛋白微阵列法定量检测50例NSCLC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6、IL-8、MCP-1、GM-CSF的水平,结合NSCL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
  第一部分 p53和EGFR多肽的自身抗体既存在于NSCLC患者血清中,也存在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微阵列芯片表达差异显著分析(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SAM)显示在NSCLC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存在针对4条p53多肽和2条EGFR多肽的差异表达的自身抗体,这6条多肽的自身抗体在NSCLC患者血清的响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对这6条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多肽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多指标联合的诊断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由此得到了一个由 p53-02,p53-04,p53-05和EGFR-48构成的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该组合模型在特异度为90%时能达到36.7%的灵敏度。线性抗原位点分析发现,血清p53自身抗体的主要识别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的线性表位,而非中央热点突变区,而血清EGFR自身抗体识别的高频位点集中分布在EGFR胞外段L2和S2结构域。
  第二部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血清IL-6、IL-8、GM-CSF水平显著升高(P<0.01),MCP-1水平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II期患者相比,III+IV期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MCP-1水平降低(P<0.05),血清GM-CSF水平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8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 IL-6水平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 IL-8、MCP-1、GM-CSF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鳞癌患者相比,肺腺癌患者血清IL-8水平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6、MCP-1、GM-CSF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NSCLC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表达的p53和EGFR多肽自身抗体,可通过iPDMS多肽微阵列技术加以检测。基于p53和EGFR多肽库的NSCLC诊断模型展示出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iPDMS多肽微阵列技术为p53和EGFR线性表位的精细定位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血清IL-6、IL-8、MCP-1、GM-CSF水平的改变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清学定量检测不仅有助于了解 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而且对NSCLC分期、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 iPDMS微阵列技术小型化、高通量、多指标、低成本的特点为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具有一定的科研和临床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