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CPM装置的临床研究
【6h】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CPM装置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CPM应用概述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病,常发生在交通伤、运动损伤、坠落伤及老年性骨质疏松。此类骨折发生后,常常需要手术治疗,而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是避免关节周围粘连、关节僵硬、强直的有效手段。CPM作为关节康复手段之一,应用广泛、疗效满意,但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表明,CPM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中并无益处。本文通过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CPM机进行患膝被动功能锻炼,评估膝关节康复情况,探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评价CPM机的康复效果和临床使用价值,不断优化康复治疗,提高膝关节康复效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诊治的53例无合并症的新鲜、单侧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例,伤前均可独立行走。入院后,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坚强,关节复位均为解剖复位,术后患肢均未行外固定制动。按照不同康复训练方式,分为CPM组和对照组例。CPM组共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0.15±12.58岁,术后第2天起进行CPM机功能锻炼,每日锻炼2次,每次2小时,起始角度为30°,至术后2周,逐渐增加至90°;同时,此组患者自术后第1天起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伸屈活动、膝关节伸屈运动等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共27例,男性1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9.04±11.41,进行同CPM组相同的主动功能锻炼,直至术后2周,但不进行CPM机锻炼。分别比较两组病例在术后1、2、6周、3月及6月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在位情况及膝关节伸屈角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3月、6月AKS膝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时VAS疼痛评分及每位患者各自患侧小腿周径与健侧小腿周径的差值。
  结果:术后第1、2、6周、3月、6月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在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2、6周、3月、6月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伸直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曲角度比较,CPM组术后第1、2、6周、3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月,两组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S膝关节评分比较,术后3月优良率CPM组为88.5%,对照组为63.0%,CPM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优良率 CPM组为96.15%,对照组为96.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CPM组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各自患、健两侧小腿周径的差值比较,CPM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CPM机,加快恢复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肿胀消退,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主动锻炼的积极性,对膝关节功能更好、更快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