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MRSA药物合理用药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6h】

抗MRSA药物合理用药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一、研究背景

1 某三甲医院抗MRSA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2 抗MRSA药物合理用药评价细则的初步建立

2.1 引言

2.2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3 根据评价细则进行用药评价的结果

3.1 引言

3.2 数据统计与处理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附件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革兰阳性菌(G+)在医院感染病原体中的比例显著上升,重新成为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体,且主要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肠球菌[1],几乎达到总体人数的6%[2],这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密切相关,而目前抗MRSA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本研究拟探索制订一套包含抗MRSA药物临床应用过程各个关键环节的评价体系,以期对抗MRSA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升医疗质量。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Delphi法),探讨并建立抗MRSA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拟定各个抗MRSA药物具体的合理性评价细则以指导用药干预,以评判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为医院抗MRSA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不断促进临床抗MRSA药物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
  方法:
  (1)采用回顾性对716例病例进行抗MRSA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找出在抗MRSA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采用文献分析法从用药指征、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三个用药环节初步拟定抗MRSA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细化了的各个药物的评价细则;
  (3)利用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抽取447份使用了抗MRSA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及利奈唑胺)的病例进行传统方法与建立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以评价该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结果:
  1.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抗MRSA药物的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用药指征、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
  2.本研究建立的抗MRSA药物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用药指征、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15个二级指标,分别为:适应症、联合用药的用药指征、处方医师权限、给药途径、用药时机、溶媒选择、滴注时间、特殊规定、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疗程、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并通过对抗MRSA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领域研究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形成了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以及替考拉宁三个具体药物的合理性评价细则。
  3.通过运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以及替考拉宁这三个抗MRSA药物的合理性评价细则,对用药病例进行干预前后的分析,进行该体系的临床验证。发现干预后较干预前在联合用药的用药指征、溶媒选择、特殊规定、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等方面合理率大大提高。说明以DUE方式进行干预是可靠可行的。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抗MRSA药物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适合抗MRSA药物的合理性综合评价;三个抗MRSA药物的评价细则评价过程不依赖于执行者的专业水平,能对使用抗MRSA药物的合理性做出科学的评价;并为其它类抗菌药物的专项评价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