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良友》画报中的文学与社会视野
【6h】

《良友》画报中的文学与社会视野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良友》文化的产生

第一节 产生的地域性与时代性

一、革命碰撞:现代与传统的临界

二、都市建设:洋味与本土的交融

三、孤岛沦陷:抗战与团结的号召

第二节 《良友》画报概述

一、上海同时期画报发展

二、《良友》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三、《良友》历任主编及变化

第三节 都市摩登——“东方巴黎”

一、购物场所

二、声色犬马的娱乐活动

三、体育及交通

第四节 市井生活——“十字街头”

一、“十字街头”

二、弄堂文化与茶楼文化

第二章 《良友》画报文学研究

第一节 “礼拜六派”:新旧交替时代中的坚忍

一、《鬼火烹鸾记》与《春梦余痕》

二、短篇小说、随笔及其他

第二节 “五四”文学:新青年们的倾诉和呐喊

一、“孤独者”的苦闷

二、书写世间苦难

三、满腔革命热情

四、宣扬女性解放

第三节 海派文学:都市情欲漩涡的书写

一、海派性爱小说

二、新感觉派小说

三、新市民小说

第四节 左翼文学:专制统治下的异军突起

一、左翼势力的日益壮大

二、《良友》画报中的左翼文学

第三章 《良友》画报的四个纬度

第一节 主要叙述方式:图像

第二节 《良友》画报的女性中心视角

一、《良友》封面女郎

二、上海女性风情

三、名妓小报传统

第三节 电影:摩登与世情相交融的社会时尚

一、娱乐、技术、产业的摩登化

二、内容、取材、模式的世情化

第四节 抗战“阵地”与时代的呼应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1926年2月15日,《良友》画报于上海诞生,作为一份大型综合性画报,它一出现便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然而这种现象并不纯粹是偶然的,它是一种历史的选择。本人以《良友》画报总172期以及大量民国社会史料为基础,将“摩登”与“世情”作为思考的角度,通过视野的上下移动,试图还原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民国上海,而不是单一美好的虚幻的上海。论文从《良友》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开始入手,探寻《良友》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脉络,同时以“摩登”与“世情”为着眼点还原上海都市文化的整体面貌。此外,作为文章的主体,画报中的文学与社会视野是笔者重点关注的区域。其中,文学方面,文章不断挖掘《良友》中的文学资源,以“礼拜六派”、“五四”文学、海派、左翼为追踪线索,表现每个阶段的特点,试图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做些补充。社会视野方面,笔者将焦点聚集在画报的四个元素上,即图像、女性、电影和抗战,通过结合文本阐释每个元素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从而表现出《良友》画报的社会意义和深层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