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射频消融术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影响
【6h】

两种射频消融术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两种射频消融术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影响

正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 述;1慢性心房颤动不同治疗方法效果的Meta分析

综 述;2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脑卒中和心力衰竭强烈而独立的危险因子。房颤的治疗是当今心脏病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单纯频率控制不能降低脑卒中危险性、不能改善房室同步;以华法林为主的抗凝治疗,虽然可以降低脑卒中和死亡率,但是存在出血风险,而且必须长期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患者依从性低。节律控制优于频率控制,可以降低总死亡率、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系统性栓塞、大出血、心力衰竭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传统的节律控制方法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复律、迷宫手术等,但这些方法因疗效和安全性问题而在临床上应用受限。因而导管介入射频消融成为目前治疗房颤的热点。受操作难易程度及成功率、可复制性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目前术式主要以环肺静脉射频消融(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为基础术式,结合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CFAEs)消融。房颤消融术后心房基质的重构将影响左心房功能,消融点过多可能损伤左心房功能、增加术后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概率、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本研究通过评估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CPVA)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碎裂电位消融术(CPVA+CFAEs)两种术式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影响,进而深入了解心房容积和功能与房颤复发、新发房速、左心房功能的关系,丰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资料,促进对房颤机制的深入了解,促进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式的改进,为房颤消融术式的评价及消融策略的选择提供临床数据。
  方法:选取符合房颤消融适应症、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PVA术式或CPVA+CFAEs术式对患者进行消融治疗。利用随机数表,采用随机单盲方式将患者入组选择术式。术前、术后记录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C-反应蛋白、血沉、12导联心电图 P波时限、左心房容积、二尖瓣运动曲线上舒张晚期速度峰值(Va)等指标。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观察CPVA和CPVA+CFAEs两种术式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之间的差异,以及房颤复发率和新发房速的比例,以此评价不同术式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影响。
  结果:最终入组7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未出现气胸、心包压塞、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心房食道瘘等手术相关并发症。3个月后的随访数据,两组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后的随访数据比较,CPVA组左心房容积等指标在消融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Va值术后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CPVA+CFAEs组左心房容积、Va值等指标在消融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Va值CPVA组高于CPVA+CAFE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其余观察指标在组间对比及自身前后对比等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5±5.5月),共有12例房颤复发(CPVA组6例,CPVA+CFAEs组6例),术后新发房速9例(CPVA组4例,CPVA+CFAEs组5例)。两组间房颤复发率、新发房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长期持续性房颤。
  结论:在房颤得到根治的同时,尽量少地消融左心房基质,可使左心房收缩功能得到改善。相反,如果过多地消融左心房基质,虽然房颤的维持基质被干预得更多,但是左心房收缩功能未必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且未观察到房颤复发率的减少。对于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在追求减少复发率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左心房消融面积。也就是说,应努力通过最少的消融面积,来达到根治房颤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