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硒化亚铁纳米材料用于多模态成像指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研究
【6h】

硒化亚铁纳米材料用于多模态成像指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硒化亚铁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毒性研究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超顺磁性纳米材料硒化亚铁(FeSe2),评估其毒性及体内分布。
  方法:采用液相合成法制备FeSe2纳米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进行表面修饰,获得纳米材料FeSe2-PEG,对其稳定性、表征及磁性特征进行研究。?将不同浓度的FeSe2-PEG分别与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人肾上皮细胞293T、人宫颈癌细胞HeLa共孵育24h后,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检测。③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材料FeSe2-PEG,在注射材料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取小鼠的主要器官、全血和血清,分别进行切片染色、全血分析和血清生物化学分析。④取③中剩余小鼠主要器官进行称重,ICP法检测各组织中Fe的浓度。
  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所有的 FeSe2纳米粒子粒径范围为8-10nm,大小相对均一;紫外吸收光谱图表明,相比于同等浓度的Fe3O4–DA,FeSe2-PEG具有较高的近红外吸收;经PEG修饰后,在不同生理溶液中FeSe2-PEG均有较好的稳定性;升温曲线可见FeSe2具有较好的热效应;磁滞曲线显示FeSe2-PEG具有超顺磁性,FeSe2-PEG的T2弛豫率达133.8mM?1 s?1,高于多巴胺修饰的四氧化三铁;?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FeSe2-PEG对三种细胞系无明显毒性作用;③活体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小鼠血生化、血常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脏器HE染色切片未见明显的器官损害;④长期生物分布结果显示,材料主要分布在肝脏与脾脏中,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铁元素在肝、脾的量在逐渐减少,证明FeSe2-PEG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从小鼠体内逐渐排出体外。
  结论:新型磁性纳米颗粒FeSe2-PEG,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具有极佳的磁学特性及光学特性,在生物体内可以被逐渐排出,无明显的生物毒性。
  第二部分硒化亚铁纳米材料用于肿瘤双模态成像及光热治疗
  目的:探讨硒化亚铁(FeSe2)纳米材料用于磁共振、光声成像及肿瘤光热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MTT法和AM&PI(钙化绿素&碘化丙啶)双染法,体外检测FeSe2-PEG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光热治疗效果。?建立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FeSe2-PEG,注射纳米材料前及注射后30分钟对荷瘤鼠肿瘤区域分别进行磁共振(MR)和光声(PA)成像,并测量肿瘤区磁共振和光声信号。③采用热成像仪检测激光照射后肿瘤表面温度,验证FeSe2-PEG纳米材料的体内升温效应;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④在光热治疗实验中,将荷瘤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组、单一激光组、单一FeSe2-PEG纳米材料注射组、同时给予FeSe2-PEG纳米材料注射和激光组,治疗后监测肿瘤的大小。
  结果:随着近红外激光功率的增加,与FeSe2-PEG孵育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荷4T1小鼠模型注射FeSe2-PEG纳米材料溶液后,小鼠肿瘤区域的磁共振成像可见肿瘤区域T2信号较注射材料前明显降低,光声信号较注射纳米材料前亦明显增强。③随着时间、功率的增加肿瘤表面温度逐渐升高,而相同照射条件下,未注射FeSe2-PEG的对照组,温度无明显上升。④四组实验组中,在瘤内注射FeSe2-PEG后并给予激光照射组的荷瘤鼠肿瘤被消除并且在40天内无复发,而其他三组小鼠肿瘤生长未见明显抑制。
  结论: FeSe2-PEG具有较好的光热治疗效果及MR/PA双模态成像效果,有望用于肿瘤光热治疗及多模态影像学监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