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研究
【6h】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认为是莎翁创作中最特殊的一部分。他在诗中用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笔触描写了热烈而复杂的情感。本文遵从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中“要莎士比亚化”的创作原则,探索莎学研究艺术形象创造的奥秘。具体方法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的塑形方式加以分析,探索了其形象显现过程及形象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抒情主体的欲望话语,这种话语区别于叙事话语,欲望话语最终成功地以形象性表达了主体感情。当然这也包括一定抒情方式下抒情主体形象的显现过程。
  文章绪论中简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基本情况,指出在当代继续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义所在,阐明了笔者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抒情主体的原因及其可行性。同时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概况。
  论文第一章“相对独立的抒情主体”从传记学研究十四行诗的失策入手,分析传记学研究兴盛的原因及其失误所在,指出应该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发声者“我”与莎士比亚本人区分对待。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作品代表主体性的观念指引下,而不是新批评所谓的“作者死了”的简单否定。接着论述了文本中抒情主体的基本概念,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抒情主体形象的显现机制——在抒情主体言语和行为行进的过程中逐渐显露。这一章还论及诗中抒情主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论文第二章“欲望中的抒情主体”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杰姆逊对拉康的“主体性欲望”的理论,结合具体诗篇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抒情主体的欲望话语,揭开抒情主体的欲望真相——“真善美统一下的美的永恒”,最后论述抒情主体实现其欲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指出现实生活中主体性的分裂,表现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体性的局限。
  论文第三章“抒情方式下的抒情主体形象呈现”分析不同抒情方式下抒情主体形象的不同显现。结合具体诗篇,分析直接抒情、意象的选用以及隐喻的使用对抒情主体形象的影响,重点分析“眼睛”这一意象所隐射的抒情主体形象。
  结语部分重申了笔者的选题研究思路,也明确了研究探索的中心观念,分析了挖掘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抒情主体的形象的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