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胶质瘤干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6h】

胶质瘤干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人胶质瘤干细胞体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BMSCs与体外稳定转染TERT基因BMSCs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小结

综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胶质瘤干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将转染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RFP和源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裸小鼠的骨髓细胞接种于骨髓损毁Balb/c无荧光裸小鼠颅内,以双色荧光示踪法探究移植瘤中作为肿瘤间质细胞的外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相互作用。
  方法:直线加速器辐射后功能损毁普通Balb/c裸小鼠骨髓,尾静脉移植源于EGFP裸小鼠骨髓细胞,建立骨髓损毁重建模型;将RFP示踪的SU3细胞接种于骨髓重建鼠颅内,致瘤后培养原代肿瘤组织,从中克隆出高增殖力EGFP+细胞,鉴定其细胞类型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
  结果:SU3-RFP细胞在骨髓重建鼠模型的致瘤率为100%(7/7),移植瘤中克隆到高增殖力 EGFP+细胞,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蛋白—CD44、CD90、CD29,不表达CD45,具备强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并高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在Balb/c裸小鼠致瘤率为100%(5/5),将其命名为已转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ransformed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tBMSCs)。
  结论:胶质瘤干细胞可诱导移植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后者参与肿瘤重构并高表达TERT基因。
  目的:体外建立稳定转染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与克隆得到的已转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ransformed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tBMSCs)作比较研究。
  方法:原代培养源于BALB/c绿色荧光裸小鼠的BMSCs,将携带有TERT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BMSCs细胞,获得稳定表达TERT的BMSCs(TERT-BMSCs),以正常BMSCs为对照,比较TERT-BMSCs和tBMSCs生物学特征。
  结果:1. tBMSCs细胞增殖力、侵袭能力和致瘤率(5/5,100%)均最强;2. TERT-BMSCs细胞增殖力、侵袭能力较强,略低于tBMSCs(P﹤0.05),致瘤率(2/10,20%)明显低于tBMSCs;3. BMSCs细胞增殖力、侵袭能力远低于tBMSCs及TERT-BMSCs(P﹤0.01),且不致瘤。
  结论:tBMSCs恶性转化机制与TERT基因过表达高度相关,但其转化后的恶性表型应还包括其他基因异常参与,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