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汉族人群PRKCDBP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6h】

中国汉族人群PRKCDBP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1.PRKCDBP与炎症性肠病

2.PCR-RFLP检测PRKCDBP的SNP位点与中国人IBD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试剂和设备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2.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

3.PRKCDBP基因rs1051992 SNP位点在CD及UC患者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4.PRKCDBP基因rs1051992 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IBD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以慢性、反复复发为其特征。该病最先在北欧和北美洲人群中发现,随后在西欧、南欧、日本等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国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IBD在我国被发现,关于IBD的发病机制领域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以往IBD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近年来多个研究证明IBD特别是CD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自2001年Hugot研究小组及Ogura研究小组发现第一个CD易感基因(NOD2,后改名为CARD15)后,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现与IBD相关。
  目的: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delta结合蛋白(protein kinase Cdelta-binding protein,PRKCD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51992,T507C)的遗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81例IBD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联合基因测序验证检测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基因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分析IBD与对照组该位点SNP的分布差异,并统计分析该位点基因型与IBD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CD组、UC组及正常对照组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CD组与正常对照组、UC组与正常对照组rs1051992(T507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临床资料分析发现CD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性别相关,CT基因型为男性C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OR=12.8,95%CI:2.095-78.597),而与发病部位、疾病行为、有无肛周病变无关。UC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性别、发病部位无关(P>0.05)。
  结论: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CT杂合子基因型为男性C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PRKCDB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男性CD患者发病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