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CD40L、PD-1、B7-H3表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6h】

2型糖尿病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CD40L、PD-1、B7-H3表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分组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一般资料及生化资料的比较

二.血清sCD40L在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表达分析

三.血清sB7-H3在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表达分析

四.血清sPD-1在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表达分析

五.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六.2型糖尿病患者中,sB7-H3、sPD-1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诊断价值;sPD-1的诊断价值可能大于sB7-H3。

讨论

一、CD40配体(CD40L)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二、PD-1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三、B7-H3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CD40L、PD-1和B7-H3表达水平,以评估sCD40L、sPD-1和sB7-H3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同时探讨sCD40L、sPD-1和sB7-H3是否可作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上海市华东疗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9例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男64例,女25例,年龄33-74岁,平均59.75±9.98岁)和70例非2型糖尿病(NT2DM)者(男性50例,女20例,年龄33-87岁,平均60.79±10.69岁,排除继发性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2DM-CAS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2DM-NCAS组)、非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T2DM-CAS组)和非2型糖尿病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T2DM-NCAS组)。
  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尿病病程等;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HR);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sCD40L、sPD-1、sB7-H3表达。
  颈动脉血管测定:超声科专科医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四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比较。两变量间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危险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使用ROC Curve过程。
  结果:
  1.2型糖尿病无斑块组血清sCD40L浓度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除糖尿病因素,非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斑块组血清sCD40L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中有斑块因素存在使sCD40L表达更高,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斑块组血清sCD40L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型糖尿病组血清sB7-H3浓度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除斑块因素,2型糖尿病无斑块组血清sB7-H3浓度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除糖尿病因素,非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斑块组血清sB7-H3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型糖尿病组血清sPD-1浓度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除斑块因素,2型糖尿病无斑块组血清sPD-1浓度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除糖尿病因素,非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斑块组血清sPD-1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中有斑块因素存在使sPD-1表达更高,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斑块组血清sPD-1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2型糖尿病无斑块组HbA1C与血清sB7-H3、sPD-1表达显著正相关;排除糖尿病因素影响,无糖尿病有斑块组斑块crouse积分与血清sB7-H3浓度显著正相关;糖尿病有斑块组斑块crouse积分与血清sB7-H3浓度显著正相关。
  5.年龄、WHR、sPD-1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6.ROC曲线分析显示sB7-H3、sPD-1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有诊断价值(P<0.05); sPD-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sB7-H3。
  结论:
  1.血清sCD40L、sPD-1、sB7-H3表达在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sCD40L、sPD-1、sB7-H3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炎症过程.
  2.在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组中,血清sB7-H3、sPD-1表达与HbA1C正相关,sB7-H3、sPD-1或可作为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
  3.血清sCD40L、sB7-H3、sPD-1表达在无2型糖尿病有颈动脉斑块组中显著高于无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组,提示sCD40L、sB7-H3、sPD-1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
  4.在无2型糖尿病有斑块组和2型糖尿病有斑块组中,血清sB7-H3表达与斑块crouse积分正相关,sB7-H3或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5.2型糖尿病有动脉斑块组sCD40L、sPD-1血清表达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动脉斑块组,提示sCD40L、sPD-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年龄、WHR、sPD-1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6.sB7-H3、sPD-1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有诊断价值;sPD-1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sB7-H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