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痰浊证论治电针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6h】

从痰浊证论治电针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作者简介

1.理论研究

1.1高脂血症的中医相关文献记载

1.2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高脂血症病因病机探讨

1.3.1脾肝肾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基础

1.3.2痰浊是高脂血症的致病关键

1.4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现代文献概述

1.5选穴依据

1.5.1足三里(ST36)

1.5.2丰隆(ST40)

1.5.3内关(PC6)

1.5.4三阴交(SP6)

2.临床研究

2.1一般资料

2.2诊断标准

2.3研究方法

2.3.1治疗方法

2.3.2临床观察

2.3.3临床疗效标准

2.4统计分析

2.5结果

2.5.1.电针组和药物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2.5.2各症状积分及统计学处理情况

2.5.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情况

3.讨论

3.1关于本课题的意义与设计

3.1.1本课题意义

3.1.2分组设计

3.1.3选穴依据

3.1.4观察指标选择

3.2疗效分析

3.2.1电针组对血脂的影响

3.2.2电针组对症状的改善

3.2.3其他因素对客观结果的影响

3.3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肥甘厚味已成为许多人群主要的饮食来源。一旦摄入过甚,就会导致脂质的代谢紊乱,造成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这对健康危害极大,至今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课题。
   随着大量有关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报道,证实针灸对血脂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再综合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痰浊证是高脂血症的主要证型,痰浊也是引发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产物。
   中医学认为痰浊来之于水谷,水谷有赖于脾胃的运纳功能而散精全身.中焦运纳失常是痰浊生成的基本因素,因此本研究以采用电针脾胃经的腧穴为主,如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治疗;另外,肝肾的疏泄与气化功能对痰浊的生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三阴交乃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不但对本经有健脾化痰之效,同时还能肝脾肾同调,取其一穴三用之功.同时考虑到高脂血症多属慢性病,中医有“久病入络”,“久病成瘀”以及“痰瘀同源”的观点;因此采用厥阴经的内关穴取活血行瘀之效。
   综合上述四穴的配伍应用,以奏健脾化痰,肝肾同调,活血行瘀的作用,达到改善与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通过本研究的临床观察,为探索治疗高脂血症有效的、规范的针灸处方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所观察的60病例均来自南京市中大医院的门诊部,按照卫生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者,通过问卷调查报告表以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等化验报告后询问病史,进行症状学调查,并记录、整理所获资料,采取电针治疗措施。按入院顺序采取随机方式分为两组:电针组30例和力平脂药物组30例。
   电针组: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关等穴。用28号1.5寸毫针进针,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得气后加电针。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次。20次为一个观察期。上述穴位均左右交替使用,以避免穴位疲劳。力平脂组:口服力平脂300mg,每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一片,连续服用四周。一个观察期结束后,所有病例分别以治疗前和治疗后,按卫生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定。
   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数据均以x±s表示,显著性检验采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采用x检验,各项数据统计及检验均通过微机以SPSS10.0软件计包处理。
   结果:
   1.电针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关等穴与力平脂的药物组治疗后的TC、TG、LDL-C和HDL-C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降低TC、TG、LDL-C与方面无明显差异,都有很好的降脂效果。但电针组在改善血清中HDL-C的含量方面优于药物组(P<0.001)。
   2.电针组不但可以调节痰浊证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而且对总体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是一种既简便、安全、经济,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有便于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坚持使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中医的“痰浊”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其调节血脂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电针有关穴位,调理脾胃与气血的正常生理功能,抑制与消除“痰浊”的生成,恢复人体血脂的正常分布,体现中医治病求本与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