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连翘-金银花相伍的药剂学配伍合理性研究——连翘苷小肠动力学和药对配伍的初步研究
【6h】

连翘-金银花相伍的药剂学配伍合理性研究——连翘苷小肠动力学和药对配伍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课题背景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连翘-金银花相伍对主要有效成分浸出率的影响

1.1仪器与材料

1.2连翘-金银花相伍对连翘苷浸出率的影响

1.2.1连翘苷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1.2.2分提、合提对连翘苷浸出率的影响

1.3连翘-金银花相伍对绿原酸浸出率的影响

1.3.1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1.3.2分提、合提对绿原酸浸出率的影响

1.4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连翘苷小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2.1仪器与材料

2.2空白Kreb's-Ringer小肠营养液中连翘苷测定方法的建立

2.3空白Kreb's-Ringer小肠营养液中酚红测定方法的建立

2.4含药人工肠液的配制

2.4.1连翘苷和绿原酸在空白人工肠液中稳定性考察

2.4.2人工肠液中连翘苷浓度的计算

2.4.3连翘苷在K-R液中的溶解性考察

2.4.4连翘苷在不同pH的K-R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2.5肠壁与灌流装置对连翘苷物理吸附的考察

2.6在体肠段灌流模型研究连翘苷的小肠吸收

2.6.1在体肠段灌流模型

2.6.2酚红标识灌流体积的在体肠段灌流模型

2.6.3定容方法测定灌流体积的在体肠段灌流模型

2.7外翻肠囊法研究连翘苷的小肠吸收动力学

2.7.1外翻肠囊法

2.7.2外翻肠囊法肠细胞活性评价

2.7.3数据处理

2.7.4不同肠段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

2.7.5不同浓度连翘苷溶液小肠吸收的比较

2.7.6盐酸维拉帕米和吐温-80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

2.8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配伍前后其他成分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

3.1仪器与材料

3.2外翻肠囊法研究配伍前后其他成分对连翘苷的吸收的影响

3.2.1供试药液的制备

3.2.2外翻肠囊吸收实验

3.2.3单提液去除多糖前后与连翘苷吸收情况比较

3.2.4单提液、合提液与连翘苷吸收情况比较

3.2.5绿原酸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

3.3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连翘苷口服吸收利用度的初步研究

4.1仪器与材料

4.2实验方法和结果

4.2.1供试液的制备

4.2.2生物样品处理

4.2.3预试方法的初步考察

4.2.4样品含量测定

4.3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外翻肠囊法和在体肠段灌流模型在中药吸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连翘.金银花药对是常用的中药药对配伍,属中药“七情”中的相须配伍,相须指药性、功能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一起使用,其原有功效得以显著加强。连翘、银花配伍使用,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连翘一金银花相伍散。现代中药制剂中,很多制剂应用了连翘.金银花相伍的药对配伍,收载于2005年版药典的共有18种成方制剂,另有几十种常用制剂未收载于药典。连翘-金银花药对配伍具有普遍的应用性和确切的疗效。
   本论文分六部分对连翘、金银花配伍前后,对主要有效成分浸出率影响及其大鼠小肠吸收特征进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综述了课题背景和研究内容,为实验研究提供思路和文献基础。
   第二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快速、科学、稳定的连翘苷、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并分别测定金银花、连翘药材单提液以及药对配伍合提液中连翘苷、绿原酸的含量,评价配伍对连翘苷、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药对配伍能分别提高连翘苷、绿原酸的浸出率,与各药味单煎后各成分含量直接相加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伍后连翘苷和绿原酸含量均值分别为0.1649mg·ml-1和3.9052mg·ml-1均大于配伍前的平均值0.1195 mg·ml-1和3.2273 mg·ml-1,配伍对连翘苷和绿原酸的浸出均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采用在体肠段灌流模型和外翻肠囊法两种方法研究了连翘苷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结果如下:
   (1)含药人工肠液的配制。连翘苷和绿原酸在空白肠灌流液中孵育后的浓度分别为孵育前的97.58%和74.75%,连翘苷基本无化学降解,绿原酸由于本身性质不稳定,降解明显。溶解度和pH考察结果表明在10μg·ml-1内可以用pH6.0~7.4的K-R液直接配制得到稳定的连翘苷人工肠液。
   (2)肠壁和硅胶管对连翘苷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为经2小时孵育后,浓度为孵育前的98.84%,大鼠肠壁和硅胶管对连翘苷无明显吸附。
   (3)在体肠段灌流模型研究连翘苷在小肠的吸收。实验结果显示连翘苷在大鼠整个小肠段有吸收,药物2小时的吸收率PA平均值在20%左右,吸收曲线线性关系不太明显,但仍有一级动力学吸收曲线的趋势,而吸收速度常数Ka平均值为0.15h-1左右,连翘苷的小肠吸收效果不太理想。
   (4)外翻肠囊法研究了连翘苷的小肠吸收动力学,考察了不同肠段、不同浓度溶液、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促进剂吐温-80等因素对连翘苷在外翻肠裳中吸收的影响。
   ①实验结果表明连翘苷的吸收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吸收曲线由于实验误差和取样点少的原因,线性关系不是很明显,但仍有一级动力学吸收曲线的趋势,不同浓度的吸收速率常数Ka进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认为在该浓度范围内药物的吸收属于被动扩散。
   ②在不同肠段中的吸收,吸收速率常数Ka进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通过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
   ③加入盐酸维拉帕米的小组累计透过率PA%值增加不明显,且进行各组之间吸收速度常数Ka值和累计透过率PA%值组间比较时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连翘苷可能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吐温-8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连翘苷累计透过率,这种作用的发挥可能是因为吐温-80等表面活性剂可以损伤小肠,改变了小肠的通透性,在生理条件下,这种损伤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第四部分:外翻肠囊法研究了配伍前后其他成分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单提、合提液中多糖的存在均降低了连翘苷的吸收,而药对配伍其他成分对吸收并无显著影响,一方面这可能与药材成分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本课题所选的实验模型灵敏度有限。
   第五部分:连翘苷口服吸收利用度的研究,由结果可知,连翘苷灌胃给药后,在60mg-kg-1给药剂量下,血中药物浓度因极低而无法测量,其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可能很低。查阅文献发现苷类成分的口服吸收利用度均不高,如三七总皂苷在1500mg·kg-1灌胃给药后,才能检测到药物,并且药物浓度较低,Rg1和Rb1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29%和0.71%。连翘苷性质相对比较稳定,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可能与药物在肠内的吸收率低有关,根据其肠吸收的实验结果,判断肠黏膜的透过性差可能是影响其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药物的在体肠段灌流和外翻肠囊实验均证实了这一点。
   第六部分:对全文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