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93例回顾分析
【6h】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93例回顾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绪论

1.毒蛇咬伤的中医学研究

1.1病因病机

1.2辨证分型

1.3论治思路

1.4蛇伤溃疡的治疗

2.毒蛇咬伤的西医学研究

2.1发病机制

2.2急救处理

2.3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病例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1.2病例选择

1.3观察项目

1.4统计分析

2.结果

2.1毒蛇咬伤流行特征

2.2毒蛇咬伤3组治疗方法与病期的关系

2.3毒蛇咬伤早期尿、血部分指标改变与肾功能的关系

2.4毒蛇咬伤患者WBC情况

3.讨论

3.1毒蛇咬伤中医证型分析及治疗特点

3.2蛇伤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3.3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毒蛇咬伤的优势

3.4及时应用抗蛇毒血清的必要性

3.5蛇伤早期的肾功能损伤

3.6蛇伤就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7本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近5年内毒蛇咬伤病例93例,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抗蛇毒血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流行特征分析,讨论其潜在的关系,归纳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方法,用客观数据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优势,以便为今后更好的指导毒蛇咬伤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按照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病例93例,根据毒蛇咬伤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组。所有患者记录性别、年龄、职业、咬伤部位、季节、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好转时间、血白细胞计数、尿蛋白、尿隐血、尿白细胞、尿素氮、肌酐、血钾等指标。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分析。 结果: ①各中医证型构成比:风火毒证52例(占55.91%)、火毒证41例(占44.09%),因江苏省内以蝮蛇多见,故未见明显单纯风毒证表现蛇伤患者;各治疗分组构成比:未使用中药及抗蛇毒血清组15例(占16.13%)、仅使用中药组36例(占38.71%)、仅使用抗蛇毒血清组7例(占7.53%)、使用中药加抗蛇毒血清组35例(占37.63%)。 ②临床基本资料: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段为≤9岁的0人、10~19岁的15人、20~29岁的9人、30~39岁的7人、40~49岁的20人、50~59岁的26人、60~69岁的13人、70~79岁的2人、≥80岁的1人;职业分布为农民61例、工人13例、学生8例、其他10例;咬伤季节为春季10例、夏季53例、秋季30例、冬季0例:咬伤部位为上肢28例、下肢64例、其他1例。 ③就诊时间:使用中药加血清组<仅使用抗蛇毒血清组<未使用中药及血清组<仅使用中药组。 ④住院时间及好转时间:使用中药加血清组<仅使用抗蛇毒血清组<仅使用中药组,风火毒证与火毒证之间无明显差异性。 ⑤血白细胞计数:正常35例,10~20×109的50例,>20×109的8例,异常升高的病例共为58例,占总例数的63.37%。 ⑥尿液检测阳性总检出率:尿隐血53.76%、尿蛋白40.86%、尿白细胞19.35%,阳性率风火毒证<火毒证。 ⑦生化三项指标中尿素氮、肌酐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血钾为风火毒证>火毒证。 结论: ①毒蛇咬伤中医证型比例为:风火毒证>火毒证。 ②毒蛇咬伤临床特征为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50~59岁最多,以农民多见,高发季节为夏秋季,咬伤部位多见于四肢。 ③比较各组平均就诊时间为:使用中药加抗蛇毒血清组<使用抗蛇毒血清组<使用中药组,比较住院时间及好转时间为:使用中药加血清组<仅使用抗蛇毒血清组<仅使用中药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明显优势以及早期使用蛇毒血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④本研究病例中血白细胞计数及尿液三项检测绝大多数均有异常,且尿液三项的阳性检出率为风火毒证<火毒证,血钾水平为风火毒证>火毒证,提示毒蛇咬伤早期两种证型患者的肾脏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而以火毒证最明显,其次是风火毒证。 ⑤毒蛇咬伤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的病例共为58例,占总例数的63.37%。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