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梗死肌张力异常针刺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
【6h】

脑梗死肌张力异常针刺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理论研究

1.肌张力异常

2.卒中后肌张力异常及治疗

3.影响卒中后肌张力异常针灸效应的多因素分析

3.1非针灸因素

3.2针灸因素

4.肌张力异常评估及针灸效应评价

4.1肌张力异常评估

4.2针灸效应评价

5.问题及对策

5.1因素的控制

5.2疗效评估问题

5.3对策

第二章临床研究

1.研究内容及目的

2.病例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

2.1病例来源

2.2一般情况

2.3诊断标准

2.4纳入标准

2.5排除标准

2.6剔除标准和脱落病例

3.考察内容及试验分组

3.1考察因素相应水平的确定

3.2试验分组

4.治疗方法

4.1针刺治疗方法

4.2基础及早期康复治疗方法

5.观察项目

6.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7.结果与分析

7.1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评分比较

7.2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比较

7.3 Barthel指数比较

7.4 NIHSS评分比较

8.讨论与结论

8.1考察因素与水平的选择

8.2考察指标的选择

8.3优选方案的分析

8.4对基础治疗及综合治疗的评价

8.5本研究的初步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脑梗死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肌张力异常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致残率中所占比例较高,尤其难以恢复,因而对其治疗尤显重要。 目的:对脑梗死肌张力异常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 方法:在对影响卒中后肌张力异常针灸效应的多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析因设计,研究针刺时机、选穴配伍这两个因素的三个不同水平(针刺时机:脑梗死病程1~5天、6~10天、11~15天;选穴配伍:头穴十阴经穴、头穴十阳经穴、头穴十阴经与阳经穴交替)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对脑梗死肌张力异常本身及其所致功能障碍的影响,初步确定针刺干预最佳时机、最佳选穴配伍,从而初步确定脑梗死肌张力异常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研究于南京市中医院脑科中医卒中单元病房内观察病例,选择脑梗死病程1~5天、6~10天、11~15天内患者各21例,在基本治疗、康复治疗等标准规范治疗基础上,再加入相应的针刺干预因素(头穴十阴经穴、头穴十阳经穴、头穴十阴经与阳经穴交替),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40min,每周连续针刺5天,隔2日,再行下周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于发病后第60天,观察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不同针刺治疗方案的疗效异同,初步确定针刺干预最佳时机、最佳选穴配伍,确定最佳搭配方案。 结果:在脑梗死病程1~5天内,在针刺头穴的基础上,同时予阴阳经体穴交替针刺,对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指标起到相对最佳的改善效应。 结论:脑梗死肌张力异常针刺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是:在脑梗死病程1~5天内;选择头体穴联用、阴阳经穴交替针刺,可获得相对最佳的脑梗死肌张力异常改善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