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梗死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及对IR的影响
【6h】

脑梗死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及对IR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前言

综述

临床研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优选方案及其机制 方法;将32例脑梗死病人按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行针次数(A),结合康复(B),针刺时机(C),穴位选择(D)4个因素及相应的2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胰岛素抵抗(IR)的改变. 结果;对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改善方面,A、B、C、D4个因素均为显著因素(P<0.05)。B1C1D1A2(即结合康复、病程1~7天、头针丛刺法、捻针2次)为治疗的最佳方案;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面,A因素、C因素、D因素为显著因素(P<0.01),C1D1A2B1(即病程在1~7天、头针丛刺法、捻针2次、结合康复)为治疗的最佳方案。 结论;1、患者病程在1-7天,运用头针丛刺法,捻转2次,并结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在临床上可以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 2、患者病程在1-7天,运用头针丛刺法,并且捻针2次刺激针刺部位,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显著作用。 3、头针丛刺法、病程在1-7天和捻转2刺是本实验治疗的最佳方案,而对IR的良性调节作用是其获效的机理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