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研究
【6h】

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肛瘘的病名

(二)肛瘘的症状

(三)肛瘘的病因病机

(四)肛瘘的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肛瘘的概念

(二)肛瘘的病因

(三)肛瘘的病理

(四)肛瘘的分类

(五)肛瘘的诊断

(六)肛瘘的鉴别诊断

(七)肛瘘的治疗

三、低位肛瘘的手术治疗

(一)括约肌切断术式

(二)保留括约肌的肛瘘手术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

(二)病例纳入标准

(三)病例排除标准

(四)中止试验病例标准

(五)病例选择

(六)生物补片来源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一)安全性观察指标

(二)疗效性观察指标

四、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

(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治疗结果

(三)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一、本术式的理论基础

(一)生物补片的特性

(二)祖国医学“拔根塞源”思想和现代医学的肛腺感染学说

(三)中医“祛腐生肌”法

(四)中医“护肛温存”的思想

二、本术式的临床基础

三、本术式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一)内口及瘘道确认

(二)生物补片固定

(三)内口及瘘道处理

(四)无菌操作

(五)生物补片置入

(六)外口引流

(七)术后换药

四、本术式的特点

(一)生物补片封闭内口

(二)隧道式清除瘘管组织

(三)微创低侵袭

五、本术式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临床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力图寻找一种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括约肌损伤少的新术式,为肛瘘的微创手术积累一定的临床资料。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肛瘘患者24例,分为肛瘘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组(试验组)12例,肛瘘切开术组(对照组)12例。按照试验方案,根据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12天内的情况,并随访3~6个月,观察其复发率。所有结果均作量化记录。用统计学进行处理后,观察其在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肛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在治愈率、复发率、术后肛门功能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在术后3天、6天疼痛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3天、6天、9天试验组患者分泌物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天,两组间分泌物的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创面面积、疤痕形成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对低位肛瘘的治疗,在治愈率、复发率方面同传统的切开法相当。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本术式在减轻患者疼痛,缩小创面,减少术后肛管缺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