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研究
【6h】

心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系理论研究

1 心系的概念与内涵

1.1 心的概念

1.2 心系的概念与内涵

2 心系生理功能及特性的研究

2.1 在脏为心

2.2 在腑为小肠

2.3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4 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2.5 心在志为喜

3 心系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研究

3.1 心与他系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

3.2 小肠、脑、脉与他系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

4 心系病证发病原因的研究

4.1 心病证发病原因

4.2 小肠病证发病原因

5 心系病证发病机理的研究

5.1 心病证发病机理

5.2 小肠病证发病机理

第二部分 心系病位特征研究

1 临床病案调查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及分析

2 专家意见征询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及分析

3 讨论

3.1 心与脉的病位特征症

3.2 脑与心包的病位特征症

3.3 舌在心系的病位特征症

3.4 面在心系的病位特征症

3.5 小肠在心系的病位特征症

第三部分 心系基础证研究

1 理论研究

1.1 文献溯源研究

1.2 现代研究综述

2 临床病案调查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及分析

3 专家意见征询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与分析结果

4 结论

4.1 心气虚证

4.2 心血虚证

4.3 心阴虚证

4.4 心阳虚证

4.5 心血瘀阻证

4.6 心火亢盛证

4.7 痰蒙心神证

4.8 瘀阻脑络证

第四部分 讨论

1 心系病位特征的研究思路与意义

2 心系基础证的概念与内涵

3 心系病位、病性特征的组合规律及复合证

4 现代医学检查指标纳入的意义

5 心系部分理论的专题讨论

5.1 关于“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

5.2 关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5.3 关于“心部于表”的理解

结语

1 研究特色与创新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可分为心、肺、肝、脾、肾五个系统。心系主要包括心脏及与之相关联的小肠、脑、心包、舌、脉、面等。辨证是中医学的核心及精华,病位、病性是辨证的基本要素,基础证是由单一的病位与单一的病性构成的证。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病案调查及专家问卷征询的方法,规范并确立心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
   本研究通过查阅古今相关文献,梳理中医心系理论,明确心系的概念、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特性、内在联系及与它脏的关系、病因病机及病理特点等。对心系各症状进行规范研究处理,确立心系8个基础证,包括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阳虚证、心血瘀阻证、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瘀阻脑络证。收集整理江苏省中医院病案室2000-2010年的存档病案、导师临床病案及杂志、医籍中的典型病案,共计1741份,对病案中各类证候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处理。同时征询全国行业内21位中医诊断学专家意见,请专家对心系病位、病位特征、各基础证及证型中各症状作出重要性分级评价,对专家意见进行内容效度分析。在两项研究中,寻找出与心系病位及各证型相关系数较高的症状,结合中医理论,概括最有意义的判断心系病位的特征性症状,规范8个心系基础证的概念、证候(包括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明确主症(A)、次症(B)、舌脉表现(C)、现代检测指标(D)四类临床信息,并梳理历史源流脉络,综述现代研究进展。
   心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确立符合临床证治规律,基础证有机组合后,能够涵盖临床各种错综复杂的证。辨证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重在把握具有病位与病性特征的表现,突出“从症辨证”灵活变通的思想。研究结论体现了辨证的系统性和发展性、证的稳定性和特异性,符合临床辨证思路,为构建五脏系统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提高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