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分析及用药规律探讨
【6h】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分析及用药规律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研究进展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

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二、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论述

1 PDS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2 EPS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3 现代医家关于中医药辨证治疗FD的研究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诱发因素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饮食偏嗜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舌苔脉象特点

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

5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型分布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二、统计方法

1 分组统计

2 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1 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亚型分布

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

3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型分布

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发病诱因分布

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

四 讨论

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
  方法:按照西医诊断标准将120例FD病例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类;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脾虚气滞、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肝胃不和、寒热错杂五个证型;根据不同发病诱因将病例分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气候变化、劳倦过度、无明显诱因五组;进行数据统计。统计治疗药物出现的频次。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X2检验,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120例FD患者中,PDS与EPS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虚气滞证数量最多,其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相对较少。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中脾虚气滞证数量最多,存在关联性(P<0.05);上腹痛综合征(EPS)中肝胃不和证数量最多,存在关联性(P<0.05)。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和寒热错杂证在不同FD西医亚型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诱因为情志不畅的患者数量最多;其次为饮食不节;气候变化和劳倦过度数量较少。饮食不节引起EPS较PDS多,气候变化、情志不畅和劳倦过度引起的PDS和EPS数量无明显差异。治疗用药中健脾理气药运用较多。
  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有明显差异,PDS以脾虚气滞证为主,EPS以肝胃不和证为主,FD的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用药注意临证加减,注重调和肝脾,理气和胃,灵活运用理气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