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仲景以温性方药辨治发热的规律探讨
【6h】

张仲景以温性方药辨治发热的规律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伤寒杂病论》发热辨治的研究现状

1.发热的概念、热型

2.发热的病因病机

3.发热相关方药的临床应用

4.相关方剂与药物实验研究

5.小结

第二部分 张仲景对发热的理论认识

1.《伤寒杂病论》“热”字的两层意义

2.发热概念的古今差异

3.发热病因病机的古今差异

第三部分 张仲景以温性方药辨治发热的规律

1.总论

2.麻黄类方

2.1 麻黄配伍桂枝

2.2 麻黄配伍石膏

2.3 麻黄配伍薏苡仁

2.4 麻黄配伍附子

3.桂枝类方

3.1 桂枝配伍扶正药物

3.2 桂枝配伍小柴胡汤

3.3 桂枝配伍利水或通下药物

3.4 桂枝配伍养阴药物

3.5 桂枝配伍黄芪

3.6 桂枝配伍白虎汤

4.附子类方

4.1 真武汤、附子汤

4.2 附子配伍千姜

4.3 附子配伍大黄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和探讨张仲景应用温性方药治疗“发热”的方法及相关方药的配伍特点、规律,以利于临床中更好地认识治疗与“发热”相关的疾病。
  理论与实际意义: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热特点随病因、疾病发展阶段以及患者体质差异而不同。一方面,明确病因和诊断对于控制发热症状和改善疾病整体预后非常重要,但临床上仍有抗生素耐药或是免疫性、癌性发热等大量病例难以解决,因此研究传统中医治疗发热的宝贵经验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当今医家受西医对抗性治疗思维的影响,见到发热则以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方法治疗,忽略了温性方药在治疗发热中的作用。《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奠基之作,记载了众多能够治疗发热的方剂,阐明张仲景对于“发热”这一症状的认识,探析其应用温性方药治疗“发热”相关性疾病将对临床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也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伤寒杂病论》这一经典著作的理解。
  研究方法:整理归纳《伤寒杂病论》中提到“发热”的条文,探讨其发热机理及临床意义;重点分析其应用温性方药明确治疗发热的方药应用规律,按照主药及配伍的不同,分为:第一,麻黄类方,包括麻黄配伍桂枝,麻黄配伍石膏,麻黄配伍薏苡仁,麻黄配伍附子。第二,桂枝类方,包括桂枝配伍扶正药物,桂枝配伍小柴胡汤,桂枝配伍利水或通下药物,桂枝配伍养阴药物,桂枝配伍黄芪,桂枝配伍白虎汤。第三,附子类方,包括真武汤、附子汤仅一味药物有异,机理相似,故分为一组;干姜附子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均以干姜、附子为主药回阳救逆,故分为一组;大黄附子汤作为剩下的一组。以方药为纲目,阐明各个方药的适应证,进而揭示张仲景以温性方药治疗发热的方法和规律。
  研究结论:张仲景把“发热”置于众多症状表现中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出正邪力量的消长,机体阳气的盛衰。与寒性方药相比,温性方药特别是桂枝、麻黄、附子在治疗发热时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从发热类型、体质、兼症等方面,区别出各个方药所治发热的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