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何晓晖教授脾胃学术思想及其运用衡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研究
【6h】

何晓晖教授脾胃学术思想及其运用衡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脾胃学说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 脾胃学说的源流及现代研究

1.脾胃学说的源流

1.1 《内经》及《难经》论脾胃

1.2 《伤寒杂病论》论脾胃

1.3 金元医家论脾胃

1.4 明清医家论脾胃

2.脾胃学说的现代研究

2.1 脾实质的研究

2.2 脾虚证的研究

2.3 脾胃湿热证研究

第二部分 何晓晖教授脾胃学术思想探讨

1.“脾主运化”功能的新见解

1.1 脾实质的再认识

1.2 脾主运化功能的再认识

2.肠质理论及肠质的调养

2.1 肠质的概念

2.2 肠质的形成因素

2.3 肠质的分类

2.4 肠质与体质的关系

2.5 肠质与肠病的关系

2.6 肠质的调养

3.“脾胃病四辨一体”诊疗观

3.1 辨病是论治的先导

3.2 辨证是论治的核心

3.3 辨体是论治的基调

3.4 辨时是论治的辅佐

3.5 临证四辨配合应用

4.“治胃先治神”思想

4.1 胃肠是情绪之镜

4.2 情志致胃肠病机理

4.3 治胃以调神为先

4.4 调神治胃的方法

第三部分 何晓晖教授衡法理论及其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1.衡法的理论渊源

1.1 《内经》的平衡理论

1.2 《伤寒论》的和法思想

1.3 《温病条辨》对衡法的相关阐述

1.4 当代医家有关衡法的阐述

2.何晓晖教授衡法理论与临床

2.1 衡法的概念

2.2 衡法的理论基础

2.3 衡法治疗脾胃病的其体运用

2.4 衡法用药经验

2.5 衡法用方经验

第四部分 何晓晖教授常见脾胃病的诊疗特色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特色

1.1 CAG病因病机认识

1.2 CAG三步分治法

1.3 CAG临证经验辑要

2.胃癌诊疗特色

2.1 辨病为先导,切莫延误诊治

2.2 以衡立法,扶正祛邪

2.3 身心并治,综合调理

3.消化性溃疡的诊疗特色

3.1 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质疑杀杀杀

3.2 强调饮食起居和情志的调理

3.3 强调调和寒热的重要性

4.慢性肝炎的诊疗特色

4.1 病因多样,治疗有别

4.2 定期检查,把握病理演变

4.3 治疗不忘湿和瘀

5.功能性便秘的诊疗特色

5.1 强调排便习惯的培养

5.2 用药以行气润肠为主,少用攻下之品

5.3 服药方法和时间为重要一环

6.何晓晖教授临床验案举隅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何晓晖教授既往治疗脾胃病的病案、医论医话、访谈记录、论文论著,以及总结个人三年来的跟师记录、学习心得,并在探讨脾胃学说发展源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导师的脾胃学术思想。
  导师从医40多年,勤求古训,不断创新,笔耕不止。在脾胃病的诊疗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创立了系列新理论、新方法及新学说。他的脾胃病“衡”法治疗一字经,用于临床效果满意,重复性好,具有推广价值。他的胃质肠质理论对指导胃肠病的用药和善后调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他的治胃先治神思想用于临床能缩短治病的疗程,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就是从这些不同的方面,分四个部分来阐述导师的脾胃学术思想及其用衡法等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第一部分讲述脾胃学说的发展历史。《内经》、《难经》讲述了脾胃的解剖定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脾胃病形成的原因、脾胃病的防治等内容。汉代张仲景对《内经》理论充分发挥,开创了脾胃病辨证论治的先河,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脾胃病治疗原则,并强调顾护胃气的重要性。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朱丹溪及李东垣等医家对脾胃理论不断充实提高,尤其是李东垣,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脾胃理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强调胃气的重要性,创立了治疗脾胃病的系列名方,为后世广泛应用。明清医家对脾胃学说又有新的发挥,特别是叶天士,创立了“胃阴学说”,使脾胃理论得到了全新发展。
  第二部分阐述何晓晖教授的脾胃学术见解和学术思想。主要有:(1)脾主运化的新见解。从脾的古今解剖学认识及脾主运化功能的分析,认为中医的脾主要与现代医学的胰腺相当;运用现代医学的知识,结合脾的运化特点,将脾运化分为八个环节和四个阶段。(2)肠质理论。提出肠质的概念,并将肠质分为七大类,分析肠质形成的因素,指出不同肠质的调养方法。(3)“脾胃病四辨一体”诊疗观。强调在传统辨证论治基础上,还要辨病、辨体、辨时论治,指出辨病是论治的先导,辨证是论治的核心,辨体是论治的基调,辨时是论治的辅佐,临证时要四辨配合应用。(4)治胃先治神思想。认为胃肠是情绪的镜子,很多胃肠病都是身心病,提出治胃要先治神,并阐述调神治胃的系列方法。
  第三部分是何晓晖教授衡法理论及其在脾胃病中的运用。从《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入手,简述衡法理论的渊源,并简介当代医家颜德馨等的衡法概念。着重阐述何晓晖教授的衡法理论与临床,内容有衡法的概念,衡法与和法的异同,衡法在脾胃病中具体运用的十个方面,以及衡法的用药与用方经验。
  第四部分是何晓晖教授常见脾胃病的诊疗特色。何教授研究最深,治疗效果最感满意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这一脾胃系统公认的疑难病证。这类病证西医疗效并不理想,但中医有独特的疗效。他从理论到临床,再到科研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其治疗并随访的数百例患者中,很多都得到了逆转,阻断了其癌变的进程。该篇重点阐述CAG的病因病机,CAG的三步分治法,并将CAG的临证经验归纳总结。胃癌在当今发病率很高,提倡早诊断,早治疗,只要有手术等价值,切莫延误时间。中医适合于治疗中晚期胃癌,强调以衡立法,扶正祛邪,身心并治,综合调理。对于消化性溃疡,要正确看待幽门螺杆菌(HP),这类病以寒热错杂多见,治疗要根据寒与热的多少来选方用药。慢性肝炎病因多样,病程长,要把握其病理演变过程,注重治湿和治瘀。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要把排便习惯的培养放首位,用药以理气润肠为主,少用攻下之品,并掌握好服药时间。本章最后介绍何晓晖教授的一些典型病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