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简斋杂病临证特色研究
【6h】

张简斋杂病临证特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 张简斋其人

1.生平和作为

2.医道源流

二 张简斋治疗杂病l临证特色概说

1.秉持平衡阴阳之道

2.重视气机升降开阖

3.重视天人合一整体观

4.重视顾护脾胃

4.1 善用二陈汤

4.2 重视药品炮制以及煎煮方法

5.肺病不重在治肺

6.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7.重视个体差异

8.善于化裁众多医家成方

9.用药剂量轻灵

10.重视调理膳食方式及情绪

11.对肺炎治疗有独到理解

三 张简斋杂病治疗分析

1.咳喘类

1.1 风邪束肺

1.2 风邪留肺

1.3 痰浊伏风

1.4 肺热痰蕴

1.5 肺肾阴亏

1.6 脾肾阳虚,水饮上泛

2.泄泻

2.1 表邪里滞

2.2 表邪里湿

2.3 协热下利

2.4 湿食阻滞,脾失健运

2.5 脾肾虚泻

3.痢疾

3.1 肠胃积滞,营血不和

4.中风类

4.1 风痰直中

4.2 暗厥风痱

5.水肿

5.1 风水

5.2 脾肾阳虚,寒湿留着

5.3 中虚水肿

5.4 讨论

6.单腹胀(鼓胀)

6.1 脾阳不振,肝失转枢

7.失眠

7.1 肝胆不和,痰浊阻遏

7.2 肝虚痰热

8.咳血

8.1 咳血治则

8.2 肝旺肺弱

8.3 肺肾不足

8.4 气不摄血

8.5 随证加减

9.血淋

9.1 肝肾阴虚

10.便血

10.1 脾肾阳虚

11.虚劳类

11.1 真阴不足,中阳不布

11.2 真元不固

11.3 阴虚痨瘵

12.眩晕

12.1 风痰上扰

12.2 血虚肝风掉眩

13.胸胁痛类

13.1 痰浊伏风,肝肺两病,络气不和

14.脘腹痛类

14.1 郁结痰滞

14.2 肾虚寒束

15.疝疾类

15.1 肝脾不和

15.2 肝肾不足

16.腰背痛类

16.1 肾虚寒湿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金陵医派奠基人的张简斋一生行医四十余载,虽有着颇为丰富的临证经验,但因生前忙于诊务,未曾著书立说,加之其他原因,其医术几近消沉六十余载。本课题旨在更深入挖掘张简斋在治疗杂病方面的临证经验,彰显其医学学术思想并总结其临证经验,从而为确立张简斋先生在金陵医派中的地位乃至整个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王祖雄先生编撰的《张简斋经验处方集》和邹伟俊先生编著的《张简斋医案》两本重要书籍,以及张简斋先生在重庆行医时曾发表在《华西医药杂志》上的两篇文章,和张简斋本人所涉猎之相关医籍,尽量梳理张简斋医治疗杂病方面学术思想脉络以及源流,总结其临证经验。
  进一步研读简老临证资料时,发现张简斋先生治病确有过人之处,个人特色亦十分鲜明。其人临证注重平衡阴阳、善于把握气机升降开阖、重视顾护脾胃、讲求天人合一、认为膳食以及情绪调理胜似药饵、常常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论治疾病、善于化裁古人成方为己所用、用药轻灵。然个人水平有限,研究仍不够深入,其人临证特色还值得更深入挖掘以及探讨。
  研究张简斋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对于地域性浓厚的金陵医派学术继承与发扬,中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研究优秀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理论成果又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作为金陵医派奠基人的张简斋先生医术博采各家所长,非常值得后世学习与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