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连蒲饮对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及其CagA、VacA蛋白的影响
【6h】

连蒲饮对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及其CagA、VacA蛋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1、现代医学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1.1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状况

1.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状况

2、中医学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认识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证治原则探讨

2.4 中医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现代研究

2.5 连蒲饮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病例选择

2.1.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试验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标本来源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时间

3.4 血清CagA、VacA抗体检测方法

4.观察指标

4.1 一般情况

4.2 疗效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

5.1 症候总积分改善等级判定标准

5.2 13C呼气试验疗效判定标准

5.3 治疗前后血清CagA、VacA抗体水平统计学比较

6.统计学处理

7.结果

7.1 病例入选和试验完成情况

7.2 观察指标比较

7.3 不良事件

8.讨论

8.1 立论依据

8.2 组方分析

8.3 Hp耐药性与血清抗体关系

8.4 Hp血清CagA抗体、Vac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8.5 Hp毒力与症状的关系

8.6 中药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滴度变化

8.7 中药治疗Hp根除率

8.8 中药治疗症状改善疗效评价

8.9 中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机理探讨

8.10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加减连蒲饮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血清CagA和VacA抗体水平的影响,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30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脾胃湿热证患者,予连蒲饮加减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停药一个月后行胃镜检查/13C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检查血清CagA和VacA抗体水平,并分别于治疗前、服药2周后和停药一月后观察主要症状评分(痞满、胃脘疼痛)、次要症状评分(纳差、嗳气、反酸、舌脉等)。
  结果:确诊并纳入的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共29例,其中一例未复查血清。将Hp根治失败次数与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将血清抗体双阳性、单阳性、无阳性组进行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症候疗效方面,服药2周后总有效率为96.55%,停药1月后总有效率为86.21%,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各主要次要症状在治疗后也明显改善。治疗后Hp根除率仅17.24%。治疗后CagA抗体转阴率为22.2%,VacA抗体转阴率为36.4%,尿素酶转阴率为27.3%,三者的转阴情况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抗体滴度均下降,前后血清CagA、VacA抗体滴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Hp耐药性和症状严重程度与Hp毒力因子CagA、VacA无关;加减连蒲饮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其对Hp的根治率较低,血清抗体转阴情况不明显,但能明显改善症状,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血清抗体滴度也明显下降,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削弱Hp毒力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